时间: 2025-04-26 07:19: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9:56
作者:杨万里 〔宋代〕
浩斋先生第一孙,
秀峰后进第一人。
向来著论三分国,
唤起阿瞒戮奸魄。
有司手持金粟尺,
越罗蜀锦遗道侧。
洞庭昨夜起霜风,
翩然欲登石廪与祝融。
归来定有惊人句,
肯寄江西道院翁。
浩斋先生的孙子是第一流的人才,
秀峰的后进之中,他也是佼佼者。
他以前写过关于三分天下的论著,
唤醒了对阿瞒的反思与惩治之魂。
有官员手持金粟和尺子,
将锦绣的丝绸送到道旁。
洞庭湖昨夜起了霜风,
他轻盈地想要去登上石廪与祝融(火神)。
归来后定会有令人惊叹的句子,
愿意寄给江西的道院翁。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别号“穷睇”,晚号“天池”。他生活在南宋时期,主张以真实情感为基础的诗歌创作,强调自然和生活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送别好友刘子思时所作,表达了对其才华的赞赏和对未来成就的期待。诗中提到的历史典故以及自然景象,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这首诗从开头的称赞开始,逐渐转入对历史和自然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刘子思才华的认可和期待。前四句通过对刘子思的赞誉,表现出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和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尤其是提到的阿瞒,暗示了对权力与道德的深刻反省。接下来几句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尤其是“洞庭昨夜起霜风”,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期待设定了背景。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刘子思未来创作的期待,显示出一种友谊与互勉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手法,如“浩斋先生”与“秀峰后进”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赞美与期待,传达出对知识、才华与友情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阿瞒”指的是谁?
A. 曹操
B. 刘备
C. 孙权
D. 诸葛亮
诗中提到的“浩斋先生”是指谁的祖父?
A. 杨万里
B. 刘子思
C. 苏轼
D. 李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杨万里的《送刘子思往衡湘》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两者都展现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但杨万里的更侧重于对当下人物的赞美与期待,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个人的孤独与对历史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