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古诗韵 其三

《次古诗韵 其三》

时间: 2025-05-06 18:02:57

诗句

湖映江城白,山围故国青。

感时花惨惨,余恨塔亭亭。

只合从庞隐,何须学楚醒?

归来诗景胜,苍翠满岩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02:57

原文展示

湖映江城白,山围故国青。
感时花惨惨,余恨塔亭亭。
只合从庞隐,何须学楚醒?
归来诗景胜,苍翠满岩屏。

白话文翻译

湖水映照着白色的江城,青山环绕着我的故乡。
看着时节花朵凋零,我心中满是惆怅,余下的遗恨如同高高在上的塔亭。
我只应当像庞蕴那样隐居,何必去效仿楚辞中的楚怀王醒悟?
归来之后,眼前的诗情画意更胜于往昔,苍翠的山岩映入我的视野。

注释

字词注释

  • 湖映:湖水的倒影。
  • 江城:指江边的城市,这里特指作者的故乡。
  • 感时:感慨时节的变化。
  • 惨惨:形容花儿凋零的惨淡情景。
  • 余恨:剩余的怨恨或遗憾。
  • 塔亭亭:高耸的塔楼,象征着遗憾和不舍。
  • 庞隐:指庞蕴,寓意隐士的生活。
  • 楚醒:指楚怀王,楚辞中有关于他醒悟与反思的内容。

典故解析

  • 庞隐:庞蕴为东汉隐士,他选择隐居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然的和谐。
  • 楚醒:楚怀王是楚国的君主,楚辞中有其反思的故事,常被用来象征觉醒与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冕(1287年-1359年),元代诗人、画家,号雪涛,籍贯浙江。王冕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山水画著称,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体现了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创作背景

《次古诗韵 其三》创作于王冕晚年,时值元朝社会动荡,诗人身处故国,感受到故乡的变化与个人的失落。诗中表达了他对故乡自然风光的热爱与对过往的惆怅。

诗歌鉴赏

《次古诗韵 其三》是一首情感深邃、意境悠远的诗作。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首联“湖映江城白,山围故国青”,生动描绘了江城的清丽与故乡的青翠,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随着诗句的深入,感时之情愈发沉重,“感时花惨惨”直击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无情的感慨,以及花开花落间的无奈与惆怅。

“余恨塔亭亭”一语,借用塔楼的高耸象征着诗人心中难以释怀的遗恨,情感愈加深沉。接下来的“只合从庞隐,何须学楚醒”,则是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喧嚣世俗的反思,表现出诗人对清静生活的渴求。最后,诗人以“归来诗景胜,苍翠满岩屏”结束,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诗歌的追求,既有对过往的留恋,也有对未来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出王冕对故乡的深情厚谊与对人生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湖映江城白:描绘江城的湖面映射着白色,营造出清新的氛围。
  • 山围故国青:青山环绕着故国,表达了对故乡的依恋。
  • 感时花惨惨:感慨时节变迁,花儿凋零,体现出惆怅之情。
  • 余恨塔亭亭:遗憾的心情如高耸的塔,似乎难以释怀。
  • 只合从庞隐: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何须学楚醒:反思世俗的追求,强调内心的宁静。
  • 归来诗景胜:归来后,发现自然的诗意更胜于往昔。
  • 苍翠满岩屏:最后以生动的自然景象结束,给人以希望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以“塔亭”比喻心中的遗憾,形象生动。
  • 对仗:首联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使得情感的层次更加分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故乡自然的热爱,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隐士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反映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宁静与清澈,代表诗人内心的平和。
  • 江城:故乡的象征,承载着诗人对家乡的情感。
  • :象征生命的短暂与美好,暗示时间的流逝。
  • :象征遗憾与思念,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感情。
  • :象征稳定与永恒,代表诗人向往的隐逸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湖映江城白”中的“湖”指代什么?

    • A. 湖水
    • B. 江城
    • C. 山
  2. 诗中提到的“庞隐”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 A. 庞蕴
    • B. 楚怀王
    • C. 李白
  3. “感时花惨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欢乐
    • B. 失落
    • C. 愤怒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通过月光和思乡之情,展现了孤独与思念。
  • 《登高》:杜甫以登高望远,抒发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王冕在对故乡自然的描绘上更为细腻,而李白和杜甫则在个人情感的抒发上更为直接。三者共同反映了中国古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冕传》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学士汪大猷归鄞 致爽轩 题竹赠卫清叔之潭州 同林择之姚宏甫游鼓山 雨后送李将军还祠偕同寅饮一杯亭 秋夕 思归 寄潘朴斋 过隐溪 宿平南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皿字底的字 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鄂端 法贵必行 抚临 風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牛字旁的字 包含蠹的成语 两害从轻 草字头的字 马乘 横驱别骛 水置座右 昭然若揭 中共 星飞电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