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22: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22:08
怪底寒梅,一枝雪里,直恁愁绝。问讯无言,依稀似妒,天上飞英白。江山一夜,琼瑶万顷,此段如何妒得。细看来,风流添得,自家越样标格。晓来楼上,对花临镜,学作半妆宫额。著意争妍,那知却有,人妒花颜色。无情休问,许多般事,且自访梅踏雪。待行过溪桥,夜半更邀素月。
这寒冷的梅花,独自一枝在雪中,真是令人愁绝。无话可问,似乎有些嫉妒,天上飞舞的白色英英。江山一夜之间,琼瑶如海,这样的美丽怎会相妒呢?细细看来,风流的气质更是独特,自己也显得格外标致。清晨在楼上,面对花儿对镜,试着打扮得像宫女一样。用心争妍,谁知竟有人嫉妒花的颜色。无情地不必问,许多事情,暂且自己去踏雪访梅吧。等到走过溪桥,夜半再邀素月共赏。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著名词人、抗金将领。他的词风豪放,情感深沉,常表现对国事的关注和个人的情感。
《永遇乐(赋梅雪)》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破家亡的历史背景下,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此诗通过对梅花与雪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头以“怪底寒梅”引入,表明诗人对梅花的关注,随之流露出对美的忧愁与嫉妒。这种感情在“问讯无言”和“似妒”中愈加清晰,暗示人与人之间的复杂情感。
诗中的梅花象征着坚韧和高洁,尽管面临严寒和孤独,依然傲然绽放。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梅花上,表现出对美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嫉妒、竞争的无奈。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渐进,先是对梅花的观察,接着引申出对人情世故的思考,最后则是对自然的向往,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渴望。最后一句“夜半更邀素月”更是将整首诗的意境推向高潮,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洒脱。
整首诗主要展现了诗人对美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嫉妒与竞争,最终回归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表达了一种超然的态度。
诗中“寒梅”象征什么?
“夜半更邀素月”中的“素月”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