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戏作梅花六言未就而得兰一盆并颂之三首

《戏作梅花六言未就而得兰一盆并颂之三首》

时间: 2025-07-27 22:02:01

诗句

梅句商量未隐,兰诗拥并人来。

试问关山细雨,何如茅屋苍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2:02:01

原文展示:

戏作梅花六言未就而得兰一盆并颂之三首 赵蕃 〔宋代〕 梅句商量未隐,兰诗拥并人来。 试问关山细雨,何如茅屋苍苔。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正在斟酌梅花诗句尚未完成,却意外得到一盆兰花并为之作颂。试问那关山间的细雨,又怎能比得上茅屋旁的苍苔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商量:斟酌、推敲。
  • 未隐:未完成。
  • 拥并:意外地、突然地。
  • 关山:泛指边关、边塞之地。
  • 细雨:轻柔的小雨。
  • 茅屋:简陋的房屋。
  • 苍苔:青色的苔藓。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具体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与当时另一大诗人韩淲齐名,人称“韩赵”。其诗多为写景抒情及应酬之作,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创作梅花诗时,意外得到一盆兰花,遂转而赞美兰花,并对比梅花与兰花所处的环境,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梅花与兰花为题材,通过对比两种花卉所处的环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诗中“梅句商量未隐”表明诗人原本在构思梅花诗,但“兰诗拥并人来”则意外地转向了兰花,这种转折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后两句通过“关山细雨”与“茅屋苍苔”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感受。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赵蕃清新自然的诗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梅句商量未隐”:诗人原本在斟酌梅花诗句,但尚未完成。
  2. “兰诗拥并人来”:意外地得到一盆兰花,于是转而赞美兰花。
  3. “试问关山细雨”:试问那关山间的细雨。
  4. “何如茅屋苍苔”:又怎能比得上茅屋旁的苍苔呢?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关山细雨”与“茅屋苍苔”的对比,突出了茅屋旁苍苔的宁静与美好。
  • 设问:使用设问句“试问关山细雨,何如茅屋苍苔”,增强了表达效果。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梅花与兰花的对比,以及关山细雨与茅屋苍苔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
  • 兰花:象征高雅与纯洁。
  • 关山细雨:象征边塞的凄凉与艰辛。
  • 茅屋苍苔:象征宁静的田园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赵蕃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梅句商量未隐”表明诗人原本在做什么? A. 写兰花诗 B. 写梅花诗 C. 欣赏兰花 D. 欣赏梅花

  3. 诗中“兰诗拥并人来”意味着什么? A. 诗人意外得到一盆兰花 B. 诗人意外失去一盆兰花 C. 诗人意外得到一盆梅花 D. 诗人意外失去一盆梅花

  4. 诗中“试问关山细雨,何如茅屋苍苔”表达了什么? A. 对边塞生活的向往 B.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C. 对细雨的喜爱 D. 对苍苔的厌恶

答案:1. B 2. B 3. A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卜算子·咏梅》:通过咏梅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通过咏兰表达了对高雅情操的赞美。

诗词对比:

  • 赵蕃《戏作梅花六言未就而得兰一盆并颂之三首》与陆游《卜算子·咏梅》:两者都以梅花为题材,但赵蕃的诗中加入了兰花,增添了新的意象和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词的详细鉴赏和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暮春叹 北渚 稽山道中 庭草 五月五日蜀州放解榜第一人杨鉴具庆下孤生怆然有感 残暑得小雨颇凉 自咏绝句 宿杜氏庄晨起遇雨 早春 遣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见经识经 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胸无宿物 惊叹 目不妄视 乚字旁的字 气食牛 包含跂的词语有哪些 巾字旁的字 略逊一筹 耕织 包含阋的词语有哪些 扬眉伸气 风字旁的字 贫穷潦倒 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披枷带锁 鬲字旁的字 貝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