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00: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00:23
原文展示:
吊鉴湖秋女士 柳亚子 〔近代〕
饮刃匆匆别鉴湖,秋风秋雨血模糊。 填平沧海怜精卫,啼断空山泣鹧鸪。 马革裹尸原不负,蛾眉短命竟如何! 凭君莫把沉冤说,十日扬州抵得无?
白话文翻译:
匆匆间在鉴湖边告别,秋风秋雨中血迹模糊。 填平沧海,可怜精卫的执着,空山中鹧鸪的啼声令人心碎。 用马革包裹尸体,原本不辜负,但美貌的女子短命,又该如何? 请你不要提起那沉重的冤屈,十日的扬州,能抵得上什么?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亚子(1887-1958),近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早年参与同盟会,后成为国民党重要成员。他的诗歌多表现爱国情怀和对时局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为了纪念秋瑾女士而作。秋瑾(1875-1907),近代女权和女学运动的倡导者,因参与反清革命活动被捕牺牲。柳亚子通过这首诗表达对秋瑾的敬仰和对她的牺牲的哀悼。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悲壮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秋瑾女士牺牲的哀悼和对她的敬仰。诗中“饮刃匆匆别鉴湖”描绘了秋瑾英勇就义的场景,而“秋风秋雨血模糊”则增强了悲剧色彩。后两句通过精卫填海和马革裹尸的典故,赞美了秋瑾的坚韧和不屈。最后两句则暗示了秋瑾的牺牲虽重,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其意义和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秋瑾女士的敬仰和哀悼,通过悲壮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秋瑾牺牲的哀悼和对她的敬仰,同时也赞美了她的坚韧和不屈。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饮刃匆匆别鉴湖”描绘了什么场景? A. 秋瑾就义 B. 秋瑾告别 C. 秋瑾战斗 答案:A
“填平沧海怜精卫”中的“精卫”象征什么? A. 坚韧不屈 B. 悲惨命运 C. 美丽女子 答案:A
“十日扬州抵得无”中的“十日扬州”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A. 扬州被屠城 B. 扬州起义 C. 扬州繁荣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