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23:3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3:33:06
味凄然。以其号孤篷,嘱余赋之。水国浮家,渔村古隐,浪游惯占花深。犹记得琵琶半面,曾湿衫青。不道江空岁晚,桃叶渡还叹飘零。因乘兴,醉梦醒时,却是山阴。投闲倦呼俦侣,竟棹入芦花,俗客难寻。风渺渺云拖暮雪,独钓寒清。远溯流光万里,浑错认叶竹寰瀛。元来是天上太乙真人。
在这孤独的船上,我感到一阵凄凉。水乡的渔村,古老而隐秘,常常让我沉醉在花深处的浪游中。还记得那琵琶的余音,曾使我的衣衫湿透,不知不觉间,江水已然空寂,岁月已晚,桃叶渡口的叹息声满是飘零的惆怅。因为兴致而醉梦初醒时,发现自己竟身处山阴之地。无聊地呼唤同伴,最终划入了芦苇花丛中,世俗的客人难以寻觅。微风轻拂,云朵拖着暮雪,独自钓鱼,享受这份清冷。远远追溯时光的流逝,竟认错了叶竹之间的寰宇。原来这是一位天上的太乙真人。
“太乙真人”是道教中的重要人物,象征着超凡脱俗、追求长生的理想。张炎通过提及此典故,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超脱境界的向往。
张炎(约1050年—1126年),字仲明,号涧水,宋代词人,擅长填词,风格清新脱俗。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常蕴含深刻的哲理思考。
《凤凰台上忆吹箫》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困惑之际。张炎在此诗中通过对水乡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反思。
《凤凰台上忆吹箫》是一首表现张炎个人情感与对自然世界的深刻思考的诗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渔村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的开头便以“味凄然”直入主题,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情感。接着,诗人通过“水国浮家,渔村古隐”的描写,展现了水乡生活的隐逸与安宁。这里的“浪游惯占花深”则暗示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在中间部分,诗人通过对琵琶声的回忆,带出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桃叶渡还叹飘零”则增添了一丝惆怅,暗示着人事的无常与岁月的流逝。最后,诗作引入太乙真人的意象,象征着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整首诗在情感上展现了孤独与渴望,思想上则透视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充分体现了宋代文人的风骨与情怀。
整首诗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示了诗人的孤独与思考。
诗中“味凄然”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桃叶渡还叹飘零”中的“桃叶渡”象征着什么?
诗中提到的“太乙真人”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