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四言诗 其十

《四言诗 其十》

时间: 2025-05-03 23:10:42

诗句

羽化华岳,超游清霄。

云盖习习,六龙飘飘。

左配椒桂,右缀兰苕。

凌阳赞路,王子奉轺。

婉娈名山,真人是要。

齐物养生,与道逍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10:42

原文展示

四言诗 其十
作者:嵇康 〔魏晋〕

羽化华岳,超游清霄。
云盖习习,六龙飘飘。
左配椒桂,右缀兰苕。
凌阳赞路,王子奉轺。
婉娈名山,真人是要。
齐物养生,与道逍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超脱世俗、追求道教理想的境界。
如同羽化的仙人,飞升到华岳之巅,轻松游荡在清澈的天空。
云层轻柔地覆盖着,六条神龙在空中翱翔。
左边徐徐飘动的是椒与桂,右边则缀满了兰与苕。
沿着阳光明媚的道路,王子在前引导车驾。
婉转动人的名山,真正的仙人向往的地方。
齐物论养生,与道相合,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注释

字词注释

  • 羽化:指脱离凡俗,升入仙界。
  • 华岳:指华山,象征高远、崇高的境界。
  • 清霄:清澈的天空。
  • 习习:轻柔的样子。
  • 六龙:传说中的神龙,象征祥瑞。
  • 椒桂:指香气四溢的香料和植物,象征美好。
  • 兰苕:兰花和苕(即蕨类植物),象征清雅。
  • 凌阳:在阳光下高飞。
  • 王子:指高贵的地位或理想中的人。
  • 婉娈:形容美丽的山水。
  • 真人:指修道成仙的人。
  • 齐物:平等的看待万物,追求自然和谐。

典故解析

  • 羽化:道教中的概念,指通过修炼达到长生不死的状态。
  • 齐物论:出自《庄子》,讲述万物平等的哲学观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嵇康(223年-262年),字叔夜,魏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音乐家和诗人。他是“竹林七贤”之一,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对道教思想的推崇而闻名。嵇康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魏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思想解放的时代。嵇康受道教思想影响,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诗中展现了他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超然脱俗的理想境界,展现了作者对道教哲学的追求与向往。诗中通过“羽化华岳”与“超游清霄”的意象,表现了超越尘世、飞升仙界的愿望。诗的开头即营造出一种轻灵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

接下来的“云盖习习,六龙飘飘”通过形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祥和而神秘的气氛,六龙的出现则为这一场景增添了神话色彩,象征着通往更高境界的力量。随后“左配椒桂,右缀兰苕”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暗示着理想生活的富饶与美好。

最后几句“婉娈名山,真人是要。齐物养生,与道逍遥。”则直接表明了诗人的追求,真正的“真人”所向往的,是与自然和谐共处,达到一种逍遥自在的生活。这不仅仅是对个人理想的追求,更是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与深邃的哲理,展现了嵇康对道教思想的理解与融汇,传达出一种理想化的生存状态,既具有文学的美感,又蕴含哲学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羽化华岳,超游清霄:描绘了飞升的境界,表现出一种超脱感。
  2. 云盖习习,六龙飘飘:云层轻柔,神龙翱翔,象征祥瑞和自由。
  3. 左配椒桂,右缀兰苕:自然的美好,表现了理想生活的富裕。
  4. 凌阳赞路,王子奉轺:理想的道路,象征着高贵和追求。
  5. 婉娈名山,真人是要:强调了对理想境地的向往。
  6. 齐物养生,与道逍遥:追求与自然和谐的生活,体现了道教的思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理想生活比作飘渺的云雾。
  • 拟人:云层和神龙被赋予了生命,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道教理想生活的追求,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同时也表现了对自由与逍遥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羽化:象征超脱和长生。
  • 华岳:代表高远的理想境界。
  • :象征自由和轻松。
  • :象征祥瑞和力量。
  • 椒桂、兰苕:象征自然之美与理想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羽化”是指什么?
    A. 身体的变化
    B. 脱离世俗
    C. 超越时间

  2. “婉娈名山”中“婉娈”形容的是?
    A. 颜色
    B. 山的美丽
    C. 人的性格

  3. 诗中体现了哪种哲学思想?
    A. 现实主义
    B. 道教思想
    C. 儒家思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同样描绘自然的壮美与人对理想的追求。
  • 《静夜思》(李白):表达了对自由与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李白)与本诗,均表现了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但李白更偏向于个体情感的抒发,而嵇康则更注重对道教理想的探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魏晋风度与竹林七贤》
  • 《道教与中国文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小至三诗呈景回制干并简同官 满江红 其八 洞仙歌 其二 三用韵 满江红 其二 再和 喜雨三首 游白纻山 水调歌头·倚舵秋江浒 满江红·金陵乌衣园 钱塘江三首 满江红·拟卜三椽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闲云野鹤 至策 口字旁的字 情怨 包含符的词语有哪些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 黽字旁的字 正气之歌 民贼独夫 百战无前 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梅的词语有哪些 余胔 徘徊不定 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釆字旁的字 日字旁的字 毋字旁的字 空心汤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