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45: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45:33
《答二郭诗 其二》
作者:嵇康
昔蒙父兄祚。
少得离负荷。
因疏遂成懒。
寝迹北山阿。
但愿养性命。
终己靡有他。
良辰不我期。
当年值纷华。
坎凛趣世教。
常恐婴网罗。
羲农邈已远。
拊膺独咨嗟。
朔戒贵尚容。
渔父好扬波。
虽逸亦已难。
非余心所嘉。
岂若翔区外。
餐琼漱朝霞。
遗物弃鄙累。
逍遥游太和。
结友集灵岳。
弹琴登清歌。
有能从我者。
古人何足多。
昔日承蒙父兄的恩泽,我少时便得以远离负担和烦扰,因此我逐渐变得懒散,常常在北山的山窝里安寝。只希望能养护性命,终生无他所求。良好的时光不再与我相伴,往年正值繁华盛世。面对世俗的教诲,我常常感到恐惧,害怕被世俗的网罗所缠绕。羲农的理想已然远去,我只能独自叹息。北风中警惕要珍惜宽容,渔父喜欢在波浪中漂流。虽然悠闲自在,但这也是不易的,并非我所追求的。岂不如在空中飞翔,享受琼浆玉露,漱口晨曦呢?抛弃繁重的物品与世俗的羁绊,逍遥游于太和之境,结交志同道合之友,在清歌中弹奏琴音。能跟随我者,古人又何必多言呢?
诸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嵇康(223年-262年),字叔夜,魏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音乐家和诗人。他是“竹林七贤”之一,以其清高的志向和反对世俗的态度著称。嵇康的诗作往往流露出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哲学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嵇康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环境下,嵇康选择了避世隐居,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及对世俗束缚的反感。
《答二郭诗 其二》展现了嵇康对个人自由和理想生活的追求。全诗以怀旧的口吻开篇,回顾了他少年时期的安逸与无忧,感慨于时光的流逝与世事的无常。通过对“良辰不我期”的叹息,诗人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及对现实的失落感。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以“坎凛趣世教”表明对世俗教育和生活的恐惧,从而引发对自由和自然生活的向往。他通过“渔父好扬波”的意象,描绘出渔夫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暗示自己渴望脱离世俗束缚,追求一种更为洒脱的生活状态。最后,诗人以“逍遥游太和”结束,表明了他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嵇康作为一个哲学家和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体现出他对个人命运的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束缚的反思和逃避。通过回忆过去、感叹现实,展现了追求自由、宁静和内心平和的强烈愿望。
这些意象不仅体现了诗人的生活理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们对理想生活的渴求。
嵇康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样生活的向往?
A. 追求名利
B. 隐逸自由
C. 仕途顺利
D. 家庭幸福
诗中提到的“羲农”象征着什么?
A. 农业的开创者
B. 政治的理想
C. 生活的烦恼
D. 个人的追求
诗中“逍遥游太和”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A. 对世俗的依赖
B. 对自由的向往
C. 对权力的追求
D. 对家庭的留恋
以上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嵇康及其作品的背景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