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5:27:38
愿登泰华山。
神人共远游。
愿登泰华山。
神人共远游。
经历昆仑山。
到蓬莱。
飘遥八极。
与神人俱。
思得神药。
万岁为期。
歌以言志。
愿登泰华山。
天地何长久。
人道居之短。
天地何长久。
人道居之短。
世言伯阳。
殊不知老。
赤松王乔。
亦云得道。
得之未闻。
庶以寿考。
歌以言志。
天地何长久。
明明日月光。
何所不光昭。
明明日月光。
何所不光昭。
二仪合圣化。
贵者独人不。
万国率土。
莫非王臣。
仁义为名。
礼乐为荣。
歌以言志。
明明日月光。
四时更逝去。
昼夜以成岁。
四时更逝去。
昼夜以成岁。
大人先天。
而天弗违。
不戚年往。
世忧不治。
存亡有命。
虑之为蚩。
歌以言志。
四时更逝去。
戚戚欲何念。
欢笑意所之。
戚戚欲何念。
欢笑意所之。
壮盛智惠。
殊不再来。
爱时进趣。
将以惠谁。
泛泛放逸。
亦同何为。
歌以言志。
戚戚欲何念。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5:27:38
《秋胡行》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经历昆仑山。到蓬莱。飘遥八极。与神人俱。 思得神药。万岁为期。 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世言伯阳。殊不知老。 赤松王乔。亦云得道。 得之未闻。庶以寿考。 歌以言志。天地何长久。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不。 万国率土。莫非王臣。 仁义为名。礼乐为荣。 歌以言志。明明日月光。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大人先天。而天弗违。 不戚年往。世忧不治。 存亡有命。虑之为蚩。 歌以言志。四时更逝去。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壮盛智惠。殊不再来。 爱时进趣。将以惠谁。 泛泛放逸。亦同何为。 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
我愿登上泰华山,与神仙一同远游。愿登泰华山,与神仙一同远游。经历昆仑山,抵达蓬莱,悠然自得,和神仙一起。渴望获得神药,以求永生。通过歌唱来表达我的志向,我愿登上泰华山。
天地存在多久,人世却短暂。天地存在多久,人世却短暂。世人称道伯阳,但却不知道老子;赤松子与王乔都说得道,然而得道的事却未曾听闻。希望能长寿,借此歌唱表达我的志向,天地存在多久。
明亮的日月之光,何处不照耀?明亮的日月之光,何处不照耀?阴阳二仪结合,至高者独自不同;四海之内,谁不是国君?仁义成为名声,礼乐成为荣光。通过歌唱表达我的志向,明亮的日月之光。
四时交替而逝,昼夜交替成岁。四时交替而逝,昼夜交替成岁。伟人以天命为先,而天道不会违背;不必忧虑年岁的流逝,世事的忧虑无从治理。生死存亡在于命数,担忧是愚蠢的。通过歌唱表达我的志向,四时交替而逝。
忧愁又想要念什么?欢笑所应在何处?忧愁又想要念什么?欢笑所应在何处?青春繁盛的智慧,难以再来;珍惜时光的乐趣,又能惠及谁?随意放纵,又有什么意义?通过歌唱表达我的志向,忧愁又想要念什么。
作者介绍: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汉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魏国的奠基人之一。他以英俊的才华和政治手腕著称,同时也是一位颇具诗才的文人。
创作背景:在动荡不安的汉末时期,曹操通过诗歌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追求,尤其是对长生不老和理想境界的向往。
《秋胡行》是曹操的一首哲理诗,诗中通过描绘对仙境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讨。诗的开头部分,作者愿意登上泰华山,与神人共游,象征着对超脱世俗、追求长生的渴望。随后的诗句则不断重复“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反映出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与典故,如伯阳和赤松王乔,进一步深化了作者对道理与智慧的追求。
在形式上,整首诗运用了重复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情感的表达。诗的结尾部分,曹操以“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来点明主题,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哲理的领悟。诗中既有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思考,形成了深刻的哲理和情感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超脱、长生与智慧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短暂与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曹操在诗中希望到达哪个山?
诗中提到的“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二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曹操更多地关注于长生与智慧的追求,而李白则更注重于及时行乐和对酒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