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2:19: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2:19:23
蕙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
植根阴崖侧,夙夜惧危颓。
寒泉浸我根,凄风常徘徊。
三光照八极,独不蒙余晖。
葩叶永雕瘁,凝露不暇晞。
百卉皆含荣,己独失时姿。
比我英芳发,鶗鴂鸣已衰。
蕙草生长在北山,我的身世却失去了依靠。
它的根扎在阴暗的山崖旁,昼夜都惧怕坍塌的危险。
寒冷的泉水滋润着我的根,凄厉的风常常在我身边徘徊。
三光(即日、月、星)普照八方,唯独我没有沐浴到余晖。
花瓣和叶子总是枯萎,露珠未曾有时间干燥。
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惟独我失去了盛放的时机。
与我相比,英俊的花草已经开花,杜鹃的鸣叫也渐渐衰退。
繁钦是魏晋时期的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社会环境的思考。其诗风以清新、高洁著称,常常运用自然景物来抒发内心情感。
《咏蕙诗》创作于作者生活的动荡年代,表达了他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蕙草象征着高洁的品德,但在艰难的环境中却难以生存,反映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咏蕙诗》以蕙草为主线,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展现了诗人孤独而又无奈的心境。整首诗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蕙草虽有高洁的象征,但却生长于阴暗的崖侧,显现出一种被困境压迫的悲哀。诗中反复提及的“寒泉”和“凄风”,营造出一种冷清、无助的氛围,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孤寂与无奈。
“百卉皆含荣,己独失时姿”,这一句更是点明了诗人内心的落寞与失落。在万花齐放的春天中,蕙草却未能如愿绽放,象征着诗人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深深感慨。诗人以“比我英芳发,鶗鴂鸣已衰”结束,既是对他人繁荣的羡慕,也是对自己衰败命运的叹息,体现了强烈的对比感。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却又耐人寻味,是一首极具艺术魅力的抒情诗。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蕙草的艰难生存象征着诗人心中高洁的理想在现实中遭遇的挫折与无奈,传达出深沉的孤独感和对美好时光的惋惜。
《咏蕙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寒泉”象征什么?
“百卉皆含荣,己独失时姿”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
与繁钦的《咏蕙诗》相对比,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现了对孤独的思考,但其情感更为直白、激昂,而繁钦则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二者各具特色,反映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