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读东坡和陶诗

《读东坡和陶诗》

时间: 2025-04-30 18:39:16

诗句

食已无余事,坡诗信手繙。

飘零落蛮蜑,收拾重玙璠。

未易穷关键,才能味语言。

向来陶谢并,今日要重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39:16

原文展示:

读东坡和陶诗 赵蕃 〔宋代〕 食已无余事,坡诗信手繙。 飘零落蛮蜑,收拾重玙璠。 未易穷关键,才能味语言。 向来陶谢并,今日要重论。

白话文翻译:

吃完饭后无其他事,随手翻阅东坡的和陶诗。 这些诗篇如同飘零的珍宝,重新整理后更显珍贵。 不易深入其核心,却能品味其中的语言之美。 一直以来,陶渊明和谢灵运的诗作并称,今天需要重新评价。

注释:

  • 食已无余事:吃完饭后没有其他事情要做。
  • 坡诗:指苏轼(东坡)的诗。
  • 信手繙:随手翻阅。
  • 飘零落蛮蜑:比喻诗篇如同飘零的珍宝。
  • 收拾重玙璠:重新整理后更显珍贵。
  • 未易穷关键:不易深入其核心。
  • 才能味语言:却能品味其中的语言之美。
  • 向来陶谢并:一直以来,陶渊明和谢灵运的诗作并称。
  • 今日要重论:今天需要重新评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与当时的诗坛主流有所不同。这首诗是他在阅读苏轼的和陶诗后有感而发,表达了对苏轼诗作的赞赏和对陶渊明、谢灵运诗作的重新评价。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阅读苏轼的和陶诗后,对苏轼的诗作表示赞赏,并对陶渊明和谢灵运的诗作进行重新评价。苏轼的和陶诗是指苏轼模仿陶渊明的诗风所作的诗,赵蕃通过阅读这些诗作,感受到了苏轼对陶渊明诗风的继承和发展,因此产生了重新评价陶谢诗作的想法。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苏轼和陶诗的阅读,表达了作者对苏轼诗作的赞赏和对陶渊明、谢灵运诗作的重新评价。诗中“飘零落蛮蜑,收拾重玙璠”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苏轼的诗作如同飘零的珍宝,经过重新整理后更显珍贵。而“未易穷关键,才能味语言”则表达了作者对苏轼诗作深奥难懂的认识,同时也体会到了其中的语言之美。最后两句“向来陶谢并,今日要重论”,表明作者认为陶渊明和谢灵运的诗作一直以来被并称,但今天需要重新评价,暗示了苏轼的诗作在继承和发展陶谢诗风方面的重要地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食已无余事,坡诗信手繙。

    • 吃完饭后无其他事,随手翻阅东坡的和陶诗。
    • 表达了作者在闲暇之余阅读苏轼诗作的情景。
  2. 飘零落蛮蜑,收拾重玙璠。

    • 这些诗篇如同飘零的珍宝,重新整理后更显珍贵。
    • 比喻苏轼的诗作如同飘零的珍宝,经过重新整理后更显珍贵。
  3. 未易穷关键,才能味语言。

    • 不易深入其核心,却能品味其中的语言之美。
    • 表达了作者对苏轼诗作深奥难懂的认识,同时也体会到了其中的语言之美。
  4. 向来陶谢并,今日要重论。

    • 一直以来,陶渊明和谢灵运的诗作并称,今天需要重新评价。
    • 表明作者认为陶渊明和谢灵运的诗作一直以来被并称,但今天需要重新评价,暗示了苏轼的诗作在继承和发展陶谢诗风方面的重要地位。

修辞手法:

  • 比喻:“飘零落蛮蜑,收拾重玙璠”中,将苏轼的诗作比喻为飘零的珍宝,经过重新整理后更显珍贵。
  • 对仗:“飘零落蛮蜑,收拾重玙璠”中,“飘零”与“收拾”,“蛮蜑”与“玙璠”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苏轼和陶诗的赞赏和对陶渊明、谢灵运诗作的重新评价。通过阅读苏轼的和陶诗,作者感受到了苏轼对陶渊明诗风的继承和发展,因此产生了重新评价陶谢诗作的想法。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苏轼诗作的赞赏和对陶渊明、谢灵运诗作的重新评价,暗示了苏轼的诗作在继承和发展陶谢诗风方面的重要地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飘零:比喻诗篇如同飘零的珍宝。
  • 蛮蜑:指珍宝。
  • 玙璠:指美玉,比喻珍贵的诗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赵蕃在诗中提到的“坡诗”是指谁的诗作?

    • A. 陶渊明
    • B. 苏轼
    • C. 谢灵运
    • D. 李白
  2. 诗中“飘零落蛮蜑,收拾重玙璠”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 A. 诗篇如同飘零的珍宝,重新整理后更显珍贵。
    • B. 诗篇如同飘零的珍宝,重新整理后更显平凡。
    • C. 诗篇如同飘零的珍宝,重新整理后更显杂乱。
    • D. 诗篇如同飘零的珍宝,重新整理后更显陈旧。
  3. 诗中“未易穷关键,才能味语言”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 A. 不易深入其核心,却能品味其中的语言之美。
    • B. 不易深入其核心,却能品味其中的语言之丑。
    • C. 易深入其核心,却能品味其中的语言之美。
    • D. 易深入其核心,却能品味其中的语言之丑。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陶渊明饮酒诗》
  • 陶渊明的《饮酒》
  • 谢灵运的《登池上楼》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和陶渊明饮酒诗》与陶渊明的《饮酒》:两者都是以饮酒为主题,但苏轼的诗作在继承陶渊明诗风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个人情感和时代特色。
  • 赵蕃的《读东坡和陶诗》与苏轼的《和陶渊明饮酒诗》:两者都是对陶渊明诗作的赞赏和评价,但赵蕃的诗作更多地表达了对苏轼诗作的赞赏和对陶渊明、谢灵运诗作的重新评价。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集》
  • 《陶渊明集》
  • 《谢灵运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梅花数枝,篸两小瓷瓶。雪寒一夜,二瓶冻裂 上已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顺伯、林景思游湖 五更入宣城,诣天庆观朝谒 登南州奇观,前临大江浮桥,江心起三石台, 望楚州新城 不寐四首 寄题龙泉项圣舆卢书院 巳未春日山居杂兴十二解 朱伯勤同子文弟、幼楚侄来访,书事 细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前良 推拿 火字旁的字 鹰睃狼顾 齐字旁的字 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方字旁的字 侍射 悬梁刺股 存亡绝续 甘言蜜语 显状 建之底的字 增重 三差五错 三框儿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