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1: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1:56
原文展示:
结茅同隐水云间,何日柴车不往还。忆得松林长啸罢,归时明月遍秋山。
白话文翻译:
我们结伴隐居在如水云般飘渺的地方,何时才能不再往返于柴车之间。记得在松林中长啸之后,归来时,明亮的月光洒满了秋天的山峦。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约1080-1140),字彦冲,号屏山,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表现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这首《有怀十首》是他隐居时期的作品,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子翚隐居时期的作品,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在宋代,文人多有隐逸之风,刘子翚的这首诗正是这种风气的体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首句“结茅同隐水云间”,以“水云间”形容隐居之地的飘渺,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次句“何日柴车不往还”,通过“柴车”这一简朴的交通工具,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简朴和宁静的向往。后两句“忆得松林长啸罢,归时明月遍秋山”,则通过“松林长啸”和“明月遍秋山”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场景和自然美景,诗人传达了对宁静、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结茅同隐水云间”中的“结茅”指的是什么? A. 结庐隐居 B. 结交朋友 C. 结伴旅行 D. 结绳记事 答案:A
诗中“何日柴车不往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繁华生活的向往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战争的厌恶 D. 对亲人的思念 答案:B
诗中“忆得松林长啸罢”中的“长啸”是什么意思? A. 长时间哭泣 B. 放声高歌 C. 长时间沉默 D. 长时间思考 答案:B
诗中“归时明月遍秋山”中的“明月遍秋山”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A. 秋天的山峦被明月照亮 B. 秋天的山峦被云雾笼罩 C. 秋天的山峦被阳光照耀 D. 秋天的山峦被雨水滋润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