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8:06
东林地僻无人到,
九日天清有伴寻。
在野兴深增感慨,
望乡心远慰登临。
丛篁雨飒春墙碧,
老桧霜留古殿阴。
共酌昏钟驱马出,
独聆风鹤送馀音。
这首诗描绘了东林地区的偏僻与人迹罕至,作者在九月初九这天,天清气爽,有友伴一起出游。在野外的兴致愈发浓厚,感慨万千,思乡之情愈加深远,登高望远时心中得到些许慰藉。竹林中雨滴潺潺,春天的墙壁显得更加青翠,古老的桧树在霜雪的侵袭下留下阴影。大家一起喝酒,听到暮钟声催促着马匹离开,独自聆听着随风飘来的鹤鸣声,余音缭绕。
作者介绍:何景明,明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诗风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事的感慨。他的诗作常常融合了山水的优美与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重阳节,诗人和友人一起游览法藏寺,借此节日抒发思乡之情和对生活的感悟。
这首诗通过清新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家乡的思念。开篇的“东林地僻无人到”,勾勒出一种宁静与孤独的氛围,正是这种环境让诗人的内心情感得以澎湃。接着“九日天清有伴寻”,说明诗人在佳节之际与友人共游,增添了节日的欢愉,又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
在自然意象的描绘上,“丛篁雨飒春墙碧”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出春天的生机,雨声和春色更显得生动。诗中老桧树在霜雪中留下阴影,暗示着岁月的无情与历史的沉淀。这一切都与诗人内心的感受形成对比,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结尾部分,“共酌昏钟驱马出,独聆风鹤送馀音”则是对友人相聚与独处情境的描绘,既有共同的欢愉,也有独自的思索。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在欢愉与感伤之间徘徊,展现了一种丰富的情感层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情,表现了诗人在重阳节游览时的欢愉与思乡之情,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描绘的时节是什么?
诗中“东林”指的是哪里?
诗歌中提到的“共酌昏钟”意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