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2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24:24
戏题常州草虫枕屏
作者:杨万里
黄蜂作歌紫蝶舞,
蜻蜓蚱蜢如风雨。
先生昼眠纸帐温,
无那此辈喧梦魂。
眼中了了华胥国,
蜂催蝶唤到不得。
觉来匆见四摺屏,
野花红白野草青。
勾引飞虫作许声,
何缘先生睡不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日自然图景:黄蜂在歌唱,紫蝶在翩翩起舞,蜻蜓和蚱蜢则在四周如风雨般飞舞。一个先生在温暖的纸帐中沉沉入睡,然而这些昆虫的喧闹却扰乱了他的梦境。梦中,他似乎看到了华胥国的美景,但当他醒来时,却只见到四面折叠的屏风,屏风上是野花的红白和野草的青绿。这些飞虫在周围发出声音,令人不解的是,先生为何在这样的喧嚣中仍然睡得如此安稳。
作者介绍:杨万里(1104-1170),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山水诗和咏物诗的代表人物之一,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象,追求清新、自然的诗风。
创作背景:诗作成于南宋时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草虫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思考。
这首诗以生动的虫鸣和轻快的舞姿为开篇,展现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夏日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黄蜂、紫蝶、蜻蜓和蚱蜢的动态,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热闹的自然乐园。然而,正是在这样一幅生动的画面中,诗人描绘了一个沉睡的先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中“无那此辈喧梦魂”的句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喧嚣的反思,暗示着即使周围有如此美丽的声音,仍然无法打扰到他内心的宁静。
进一步来看,诗中“眼中了了华胥国”的梦境,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而当他醒来后却发现周围的现实仅是四面折叠的屏风,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无奈与思考。结尾的“何缘先生睡不惊”则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安宁与沉醉。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一种对生活状态的深刻反思,表现了诗人对梦与现实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的内心宁静之间的矛盾,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追求,表达了在喧嚣的世界中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淡泊的理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昆虫有哪些?
A. 螳螂 B. 蜻蜓 C. 蚱蜢 D. 蜂
答案:B, C, D
“华胥国”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现实 B. 理想 C. 恐惧 D. 失落
答案:B
诗中先生为何在喧闹中睡不惊?
A. 他太累了 B. 他在做美梦 C. 他对周围无感 D. 以上皆是
答案:D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