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2: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2:31
几许情怀恨未完。
花枝常向病中看。
渐依人面春云薄,
欲拾榆钱夜月残。
愁没绪,思无端。
低徊镇日自凭栏。
东风芳草浑无赖,
弱质偏教耐晚寒。
这几许情怀与恨意似乎永无止境。
我常常望向那病中的花枝。
渐渐依恋那人面,春云也变得轻薄。
想在夜月下捡拾榆钱,但已是晚残。
愁绪无处诉,思念也无边无际。
整日低徊,只能靠在栏杆上。
东风吹来,芳草却显得无情,
我这弱质的身躯偏偏要忍受这晚寒。
吴怀凤,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慨与对情感的深刻思考。他的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情的深刻洞察。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纠葛交织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春天和自身情感的描绘,反映出一种复杂的内心状态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鹧鸪天》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愁苦。整首诗情感真挚,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惘。开头几句便点出了情感的复杂与未解,"几许情怀恨未完" 表达了情感的缠绵,而"花枝常向病中看" 则用花的病态象征了诗人内心的脆弱与无奈。
在春光中,诗人逐渐依恋那人的面容,而春云的轻薄则暗示了情感的淡薄与不确定性。欲拾榆钱的意象,既有对财富的向往,也暗含着对失去的惋惜。整日低徊、凭栏而立,显示出诗人在情感上的孤独与无助。
最后两句提到东风和芳草,无情的自然与脆弱的身体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无奈与对情感的执着。这种情感的深邃与细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思。
整首诗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对情感的复杂纠葛,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情感的脆弱与自然的冷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浓厚的抒情氛围。
诗中“几许情怀恨未完”表达了什么情感?
“东风芳草浑无赖”中“无赖”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榆钱”象征什么?
比较吴怀凤的《鹧鸪天》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展现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与对情感的细腻描绘,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加强调个人的孤独与失落,而吴怀凤则在自然与情感的交融中展现出更复杂的内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