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37: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37:44
原文展示:
信州禅月台上 洪迈 〔宋代〕
玉峰点寥廓,霄汉疑可梯。 玉水环城阴,滟滟方拍堤。 层台擅二美,吾策时一携。 何当蜡我屐,更欲照以犀。 尘劳不相赦,竟类穷途迷。 吾生麋鹿尔,不羡驾略骊。 向来丘壑怀,语发人所诋。 长安黑头公,玉勒朝金闺。 山林出戏言,广已无端倪。 谁收遮日手,归把耕雨犁。 纷纷尘土中,等是舞瓮鸡。 颇闻山水间,幽子饭藿藜。 行当践此语,绝境同攀跻。
白话文翻译:
玉峰点缀着广阔的天空,仿佛天际可以攀登。 玉水环绕着城墙的阴影,波光粼粼拍打着堤岸。 层台拥有双重美景,我时常带着策略来此。 何时能用蜡涂我的木屐,更希望能用犀牛角照亮。 尘世的劳苦不容宽恕,最终如同迷失在绝路。 我这一生如同麋鹿,不羡慕驾驭骏马的骑士。 以往对山川的情怀,言语却被人诋毁。 长安的贵族青年,佩戴玉饰朝见皇宫。 山林中的戏言,广泛却无边际。 谁能收藏遮阳的手,回家耕作雨中的犁。 在纷乱的尘土中,我们都像是跳舞的瓮鸡。 常听说山水间的隐士,吃着野菜和藜藿。 我将践行这些话,与绝境一同攀登。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迈(1123-1202),字景卢,号容斋,南宋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作品多涉及历史、文学、哲学等领域,风格典雅,内容丰富。此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洪迈在信州(今江西上饶)禅月台上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贵族生活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玉峰、玉水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壮丽的自然画卷。诗中,“玉峰点寥廓,霄汉疑可梯”展现了山峰高耸入云的壮丽景象,而“玉水环城阴,滟滟方拍堤”则描绘了河流环绕城墙的美丽景色。通过这些自然意象,洪迈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欣赏。
诗中还透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吾生麋鹿尔,不羡驾略骊”表明了他宁愿过着简单的生活,也不羡慕那些骑着骏马的贵族。“尘劳不相赦,竟类穷途迷”则表达了对尘世劳苦的无奈和对迷失方向的恐惧。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洪迈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贵族生活的批判。通过自然意象的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洪迈展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玉峰”和“玉水”分别象征着什么? A. 高耸的山峰和清澈的河流 B. 贵族的装饰和皇宫的辉煌 C. 神秘的宝物和珍贵的宝石 D. 隐逸的生活和尘世的纷扰
诗中的“吾生麋鹿尔,不羡驾略骊”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羡慕贵族的生活 B. 向往隐逸的生活 C. 追求尘世的繁华 D. 厌倦自然的宁静
诗中的“尘劳不相赦,竟类穷途迷”表达了作者对尘世的什么态度? A. 欣赏和赞美 B. 厌倦和无奈 C. 向往和追求 D. 批判和否定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