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0:08: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0:08:23
采桑子·寄赤豹
作者:曹溶 〔明代〕
芭蕉几阵檐前雨,瘦尽多情。
小小溪亭。一种离愁画不成。
梅花断碣江天远,枯泪犹零。
莫听瑶筝。恐有何戡旧日声。
这首词描绘了雨打芭蕉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因思念而愁苦的情感。小溪边的小亭子,似乎无法描绘出离愁的情绪。远处的梅花和江天的遥远,令词人感到断肠,泪水止不住地流淌。不要再听那瑶筝的声音,恐怕会唤起对往日的痛苦回忆。
作者介绍:曹溶(约1550-1620年),明代著名词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细腻,常以个人情感为主题,作品常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个人生活经历和情感波动的背景下,反映了词人对往昔的怀念与离愁的苦楚,或许与其生活经历或朋友的离散有关。
这首《采桑子·寄赤豹》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愁苦。诗中开头“芭蕉几阵檐前雨”便设定了一个带有愁苦色彩的场景,雨水打在芭蕉叶上,发出淅沥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词人内心的情感波动。接下来的“瘦尽多情”一语,直接表露了因多情而消瘦的痛苦,这种情感不仅是对爱人的思念,还可能是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小小溪亭”则是一个静谧的空间,尽管环境优美,但却无法承载词人那种深刻的离愁。通过“梅花断碣江天远”的意象,词人将孤独与遥远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表现了人与自然的疏离感。最后一句“莫听瑶筝”,则是对音乐的拒绝,因为美好的旋律往往会勾起痛苦的回忆,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纠结与伤痛。
整首词在情感上既有细腻的描写,又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明代词人对个人情感的深刻理解与表达能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深刻反映了词人对情感的思考,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内心的孤独,展现了深厚的抒情能力。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芭蕉”象征什么?
A. 快乐
B. 幽静与孤独
C. 富贵
“瘦尽多情”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开心
B. 思念与愁苦
C. 无所谓
词人希望停止听瑶筝的原因是?
A. 不喜欢音乐
B. 害怕勾起旧日的痛苦
C. 想要安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