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采桑子 其二 除夕宿西坝,停电无灯

《采桑子 其二 除夕宿西坝,停电无灯》

时间: 2025-04-30 05:30:20

诗句

千祈大地今宵静,托宿群生。

战伐声停。

烛照寒更家室情。

愧随彼美长为伴,不学文英。

漫举瑶觥。

万姓流离酒亦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30:20

原文展示:

千祈大地今宵静,托宿群生。战伐声停。烛照寒更家室情。愧随彼美长为伴,不学文英。漫举瑶觥。万姓流离酒亦腥。

白话文翻译:

今夜大地宁静,万物都在安息。战斗的声音已经消失。烛光照亮寒冷的夜晚,映照着家中的情感。我感到愧疚,竟然与那美好的事物长久为伴,却不学习文采。随意举杯,却发现万民流离,酒中夹杂着腥味。

注释:

  • 千祈:千般祈愿,今夜宁静。
  • 托宿:依靠、寄托。
  • 寒更:寒冷的更夫,指深夜。
  • 愧随彼美:对美好事物的愧疚之情。
  • 瑶觥:美酒的杯子,象征奢华的饮酒。
  • 万姓流离:众多百姓的流离失所。

典故解析:

“彼美”可指代古代诗词中常见的美好事物,如文人雅士、风花雪月等,与诗人内心的愧疚形成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绮,现代诗人,生于20世纪,作品多涉及社会现实与人文关怀,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除夕之际,正值停电,无灯光照明。反映了诗人对过往战乱、百姓苦难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采桑子 其二》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以“千祈”描绘了大地的宁静,似乎是对美好夜晚的祈愿,但随之而来的“战伐声停”则揭示了历史的伤痛与人们的流离失所。烛光映照出家中的温情,却也让人感受到寒冷的孤独,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愧疚之情,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切。最后,酒虽美好,却因“万姓流离”而变得腥臭,隐喻着在美酒背后隐藏的苦难。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变化和深邃的社会观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千祈大地今宵静:今夜大地安宁,万物都在安静中。
  2. 托宿群生:寄托于众生,暗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3. 战伐声停:战斗的声音消失,暗示和平的来临但也有过往的创伤。
  4. 烛照寒更家室情:烛光照亮了寒冷的夜晚,家中的情感显得更加珍贵。
  5. 愧随彼美长为伴: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愧疚,暗示对自身境况的不满。
  6. 不学文英:未能学习优秀的文化,表露自我反省。
  7. 漫举瑶觥:随意举杯,不再讲究。
  8. 万姓流离酒亦腥:即使酒美好,但因众生的苦难而变得腥臭。

修辞手法:

  • 对比:宁静与战伐声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历史的痛苦。
  • 拟人:将万物描绘得有生命,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除夕夜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悲剧的思考与对人类命运的关切,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自我反省。

意象分析:

  • 大地:象征自然与生命的宁静。
  • 烛光:温暖与情感的象征。
  • :代表生活的奢华与苦难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黄绮的创作风格主要关注于: A. 自然景观
    B. 社会现实
    C. 个人情感
    答案:B

  2. “愧随彼美长为伴”中的“彼美”指代: A. 美酒
    B. 美好事物
    C. 美丽的风景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万姓流离”主要反映了: A. 人们的欢乐
    B. 社会的动荡
    C. 个人的孤独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1. 《静夜思》李白
  2. 《春望》杜甫
  3. 《夜泊牛津》黄维

诗词对比:

  • 《春望》与《采桑子 其二》均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但《春望》更侧重于对国家的忧虑,而《采桑子 其二》则更多地关注个人情感与生活的对比。

参考资料:

  1. 《现代诗歌鉴赏》
  2. 《古诗词精读》
  3. 《黄绮诗歌全集》

相关查询

太山篇 堠子辞 送谢太守 宫词十二首 其八 漂母辞 三阁词 其一 丹山凤 眉怃词 崔小燕嫁辞 嬉春体 其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众多非一 凵字底的字 懔忧 造谣生事 柳啼花怨 香消玉损 采字旁的字 恳到 比字旁的字 閠字旁的字 挨肩擦背 别变 四字头的字 逞性妄为 包含八的词语有哪些 破家荡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