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45: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45:19
宵声并向宵来听,清是钟声。
和是箫声。一样宫商两样声。
秋声分向秋来听,哀是蛩声。
怨是蝉声。两样心肠一样声。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和秋天的声音。夜晚的声音有清脆的钟声和悠扬的箫声,展现出不同的音调。秋天的声音则包含了悲哀的蛩声和怨恨的蝉声,反映了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中提到的“钟声”、“箫声”以及“蛩声”、“蝉声”,均是中国古典音乐和文化中常用的意象,代表了特定的情感和季节感受,传递出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作者介绍:俞樾(1821-1897),字宗德,号笠园,清代诗人、学者。他以诗词、散文见长,风格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象及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清代,表达了诗人对夜晚和秋天的感受,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这首《采桑子 其二》以音声为主题,通过夜晚和秋天的声音表现出诗人的情感。夜晚的钟声和箫声代表了宁静与和谐,而秋天的蛩声与蝉声则渗透着一丝凄凉与愁苦。诗人在对比中展现了自然声音的多样性,揭示了人心的复杂。音声的细腻描写,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夜的静谧和秋的萧瑟,带来一种深沉的情感共鸣。诗中巧妙地运用对仗和音乐的音韵,增强了作品的韵律感,带给读者一种听觉上的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写夜晚和秋天的声音,探讨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联系。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夜晚声音有哪些?
秋天的声音中,哪种声音带有哀伤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