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3:4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3:42:57
念奴娇 其二 题楼君菁苍峨眉山纪游
作者: 李炳灵 (清代)
峨眉揽胜,更殷勤寄我,一篇冰雪。
忆否浮槎东海日,弥望沧溟空阔。
萧寺敲诗,乱峰蜡屐,消尽热中热。
学增阅历,山川自昔能说。
此际故国成尘,故人如梦,鸿爪皆陈迹。
夷甫诸公何处也,谁共新高叹息。
锦水重临,节楼再到,来作诸侯客。
旧游屈指,半轮还认秋月。
在峨眉山欣赏美景的同时,你更热情地寄给我一篇描写冰雪的诗篇。
你还记得那次漂浮在东海上的日子吗?当时的视野辽阔,仿佛无尽的海洋。
在萧寺敲响的诗声中,穿越乱峰的蜡屐声,让我消去热情中的烦躁。
通过学习和经历,我对山川的故事更加了解。
如今故国早已化为尘埃,故人如梦一般,留下的痕迹都已模糊。
夷甫等众公子们如今在哪里呢?谁能一起为新的高峰叹息?
锦水再次相见,节楼再度到来,我来这里做个诸侯的客人。
回想旧游,指头屈数,依稀还能认得那半轮秋月。
作者介绍:李炳灵,清代诗人,浙江诸暨人,擅长古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山水,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作者游历峨眉山之际,表达了对美丽景色的赞美及对故国、故人的怀念。
这首《念奴娇 其二》通过对峨眉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也流露出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和对过往时光的追忆。诗开头用“峨眉揽胜”引入,展示了山水的宏伟和冰雪的纯洁,给人以清新的感觉。接着,作者回忆起与友人一起漂浮在东海的日子,景象辽阔,仿佛无尽的海洋,展现了对自由与惬意生活的向往。
在描写过程中,诗人通过“萧寺敲诗”和“乱峰蜡屐”的意象,表现了在热中消去烦躁的情感,体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感受。而“故国成尘,故人如梦”则带有浓重的怀旧情绪,反映出对逝去岁月的无奈与惋惜。同时,诗中提到的“夷甫诸公”和“锦水重临”则是对昔日文人雅士和友谊的追忆,象征着对文化交流与人际关系的向往。
整首诗的语言优美,意象丰富,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感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诗意的忧伤与希望,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命的思考。
逐句解析:
峨眉揽胜,更殷勤寄我,一篇冰雪。
描述在峨眉山的壮丽景色中,友人热情地寄来一篇描写冰雪的诗篇。
忆否浮槎东海日,弥望沧溟空阔。
回忆在东海漂浮的日子,眼前是汪洋大海,气氛开阔。
萧寺敲诗,乱峰蜡屐,消尽热中热。
在寺庙中敲响的诗声与蜡屐踏过峰峦的声音,消去内心的焦躁。
学增阅历,山川自昔能说。
通过学习与经历,山水的故事越来越丰富。
此际故国成尘,故人如梦,鸿爪皆陈迹。
现在的故国已变成尘埃,故人仿佛只是一场梦,留下的只有模糊的痕迹。
夷甫诸公何处也,谁共新高叹息。
古代文人如李白等人如今何在?有谁能一起为新的高峰叹息?
锦水重临,节楼再到,来作诸侯客。
再次来到锦水,节楼再次相见,作者作为客人来此游玩。
旧游屈指,半轮还认秋月。
回忆旧游,指头屈数,依稀还能认得那半轮秋月。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峨眉山壮丽景色的描绘和对过去的追忆,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对故国和故人的思念,以及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切的情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峨眉”是指哪个地方?
“故国成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什么情感?
“夷甫诸公”指的是哪位著名诗人?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