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张元德著作春秋解二首

《题张元德著作春秋解二首》

时间: 2025-04-30 20:39:44

诗句

白头召寘石渠中,将析微言合异同。

灵寿不扶汉庭上,儒衣空立鲁门东。

谁云丞相知殷侑,漫费君王遣所忠。

犹觉暮年有遗恨,书成未及质文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9:44

原文展示:

题张元德著作春秋解二首
作者:刘克庄

白头召寘石渠中,
将析微言合异同。
灵寿不扶汉庭上,
儒衣空立鲁门东。
谁云丞相知殷侑,
漫费君王遣所忠。
犹觉暮年有遗恨,
书成未及质文公。

白话文翻译:

在白头老者的召唤下,我被请入石渠书房,
打算深入分析微言大义,探讨其中的异同。
即便灵寿(指刘秀)没有扶持汉朝的政权,
我却只能无奈地在鲁国的门口立足。
谁说丞相(指殷侑)能真正理解我的志向,
白白浪费了王的信任,遣散了忠诚的臣子。
我仍然感到老年有些遗憾,
书籍完成却未能向文公请教。

注释:

  • 白头:指年老的人。
  • 召寘:召唤、邀请。
  • 石渠:古代书房的名称。
  • 微言:指隐晦的言辞或深奥的道理。
  • 灵寿:指汉光武帝刘秀。
  • 儒衣:指儒者的衣服,象征儒家文化。
  • 鲁门东:鲁国的门,象征儒家经典的发源地。
  • 丞相:指宰相,古代政府的最高官员。
  • 殷侑:指东汉时期的丞相。
  • 质文公:指春秋时期的文公,象征文治和学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天池,宋代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词多以豪放、激昂著称,擅长描绘山水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无奈与失望,体现出对儒家文化的坚持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现了刘克庄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对个人理想的追求。诗的开头以“白头召寘石渠中”引入,暗示了诗人年纪已高,面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接下来的“将析微言合异同”展现了他对儒家经典的研究与探索,体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

“灵寿不扶汉庭上”,这里提到的刘秀,象征着对政治理想的失落;而“儒衣空立鲁门东”则反映了诗人身处的孤独与无奈。尽管身为儒者,但在纷繁复杂的政治中,他感到无能为力,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谁云丞相知殷侑,漫费君王遣所忠”则表达出对忠诚的质疑,丞相的理解与王的信任并不能真正代表公正与真理。这种对权力与忠诚的思考,深刻而又无奈,表明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思考与批判。

最后两句“犹觉暮年有遗恨,书成未及质文公”则是对个人理想未能实现的感慨,表露出诗人对学术追求的执着与无奈,情感深沉而饱满,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头召寘石渠中:白发苍苍的我被邀请到书房,说明年事已高,正处于求知的状态。
  • 将析微言合异同:准备分析深奥的言辞,探讨其相同与不同之处,体现出诗人对知识的追求。
  • 灵寿不扶汉庭上:即便汉光武帝没有扶持汉朝,暗示政治上的失落。
  • 儒衣空立鲁门东:儒者的身份并未使他在政治中有所作为,反映出孤独感。
  • 谁云丞相知殷侑:质疑丞相的忠诚与理解,表达对权力的失望。
  • 漫费君王遣所忠:忠诚被浪费在没有理解的权力之上,显示出对忠诚的反思。
  • 犹觉暮年有遗恨:年老之际仍感到遗憾,体现出对理想未实现的感慨。
  • 书成未及质文公:书籍虽已完成,却未能请教文公,反映出学术追求未能达成的遗憾。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白头召寘”和“书成未及”,形成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历史人物的命运与个人的追求相结合,深化了主题。
  • 夸张:表达了对忠诚与理想未能实现的强烈情感。

主题思想:该诗主题思想集中在对历史与个人理想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儒家文化的追求,表达了对社会政治的无奈与对个人理想的执着,情感深邃,发人深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头:象征老年,经历与智慧。
  • 石渠:象征学术与文化的殿堂。
  • 儒衣:象征儒家文化的传承与身份。
  • 鲁门:象征儒家经典的发源地及文化根基。
  • 灵寿:象征政治权力与历史的联系。
  • 文公:象征理想与学术追求的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头”指的是:
    A. 年轻人
    B. 老年人
    C. 中年人
    D. 儿童

  2. 诗人对“灵寿”的态度是:
    A. 称赞
    B. 批评
    C. 中立
    D. 忽视

  3. 诗中“儒衣空立”的意思是:
    A. 身为儒者却无所作为
    B. 穿着儒衣很自豪
    C. 儒衣不再流行
    D. 儒者受到尊重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表达对国家动乱的忧虑与个人理想的追求。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阐述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杜甫:两位诗人均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但刘克庄更多地关注个人理想的实现,而杜甫则更倾向于对社会动荡的直接反映。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文集》
  • 《宋代文学研究》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刘克庄及其作品的背景、风格与艺术成就。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叶梦锡丞相挽词二首 去草 送庞佑甫五首 秋怀十首 次韵子云盱眙道中三首 夜宿青阳旅舍起观林端积雪半消疑山矾盛开 永丰行 瑞鹤仙(送王季夷) 紫极观二首 有童子市龟七以百金得而放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力字旁的字 游行示威 国耳忘家 畸变 日字旁的字 鸟结尾的成语 墨法 鬥字旁的字 包含悬的词语有哪些 昔邪 淫词媟语 女字旁的字 包含看的成语 虫字旁的字 眼熟 刀山剑树 相得无间 饮灰洗胃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