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0: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0:10
望江南·三月暮
作者: 吴文英 〔宋代〕
三月暮,花落更情浓。
人去秋千闲挂月,
马停杨柳倦嘶风。
堤畔画船空。
恹恹醉,长日小帘栊。
宿燕夜归银烛外,
啼莺声在绿阴中。
无处觅残红。
三月的傍晚,花瓣纷纷飘落,愈发增添了我的伤感。
秋千已经没人玩耍,静静地挂在月光下;
马儿在杨柳旁停下,懒散地嘶鸣着,似乎在诉说着风的倦怠。
堤岸边的画船空荡荡的,
我恍惚醉意朦胧,长日里小窗帘轻轻垂下。
宿燕在夜色中归来,银烛的光辉下,
黄莺在绿荫中啼叫,声音清脆动听。
却无处寻找那残留的花红。
吴文英,字文英,号青云,宋代词人,擅长小令,作品情感细腻,风格典雅,是“婉约派”的代表之一。
《望江南·三月暮》创作于春末夏初之际,正值花落之时,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与对逝去时光的惆怅。
《望江南·三月暮》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春末的景象与诗人的内心感受。诗的开篇便以“三月暮,花落更情浓”引入,使用“花落”这一意象,既象征着春天的结束,又表现出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接下来的“人去秋千闲挂月”,通过秋千的静止,映射出一种孤寂与空虚的情感,似乎在暗示着春天的欢愉已去,人们的欢笑声也已消散。
整首词的意境在“堤畔画船空”中达到高潮,画船的空荡荡,象征着无人的孤寂,加深了诗人的失落感。随后的“恹恹醉,长日小帘栊”则描绘了诗人恍惚的状态,长日的流逝带来无尽的思绪与忧伤。
而“宿燕夜归银烛外”与“啼莺声在绿阴中”则为整首词注入了一丝生机,尽管春天即将离去,仍旧有燕子的归来和莺鸟的歌唱,象征着生命的延续。然而,结尾的“无处觅残红”又一次将情感拉回到了失去与孤寂,仿佛在说再美的时光也终究会消逝。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眷恋以及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透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孤独与失落的情感,同时也蕴含着对生命延续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秋千”象征什么?
A. 孤独
B. 欢乐
C. 悲伤
D. 失落
“无处觅残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希望
B. 失落
C. 快乐
D. 安宁
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三月暮春时节,花儿凋落后,情意反而更为浓厚。人离开后秋千在月光中静静地悬挂着,拴在杨柳树下的马儿疲倦得都不想迎风嘶叫。停驻在堤边的画船上空无一人。 小帘栊中的人整日感到浑身无力,昏昏欲睡。归家的燕子因为银烛正亮着,不敢飞回巢中。绿树荫内,流浪的黄莺不停地啼叫。春光流逝了,连那凋萎的花也无处可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