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0:28: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0:28:00
寄黄吉甫
作者:王安石 〔宋代〕
学兼文武在吾曹,
别后应看虎豹韬。
欲问庙堂谁镇抚,
尚传边塞敢惊骚。
旌旗急引飞黄下,
烽火遥连太白高。
闻说荆人亦憔悴,
家家还愿献春醪。
这首诗表达了王安石对朋友黄吉甫的关心与期望。诗中提到,像我们这样既有文才又有武略的人,分开后希望能看到你们的才华如虎豹般展现。想问问朝廷中谁来镇抚动荡的局势,边塞的骚动又是谁能平息的呢?旌旗急速地引领着飞奔的黄马往下走,烽火遥远地连接着太白山的高处。听说荆地的人们也都憔悴,家家户户还在祈愿献上春醪酒。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倡导变法,致力于国家的富强与改革。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气势,也有细腻深沉的情感。
《寄黄吉甫》作于王安石担任宰相期间,正值国家动荡、边疆不宁。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同时寄托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希望。
《寄黄吉甫》是一首充满豪情的诗作,王安石通过对友人的寄托,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全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展现出诗人卓越的文学才能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开头两句“学兼文武在吾曹”直接点明了诗人与黄吉甫的关系,表明他们不仅有文化才能,也具备军事才能,暗示着时代背景下对人才的渴求。接着,诗人用“虎豹韬”形象地比喻了希望未来能够看到的英才志士,表现出对国事的忧虑与期待。
中间两句“欲问庙堂谁镇抚,尚传边塞敢惊骚”,不仅问询了朝廷的执政者,更透露出对动荡局势的无奈与担忧,显示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后面两句通过将旌旗与烽火相结合,巧妙地描绘出战事紧迫的场景,体现了诗人的军事关怀与忧虑。
最后两句“闻说荆人亦憔悴,家家还愿献春醪”则将目光放回到民众身上,表达了对百姓苦难的同情,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渗透出人文关怀的精神。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真挚,展现了王安石作为一位政治家和诗人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未来的期望,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渴求以及对人民苦难的关怀,展示了深厚的政治理念与人文关怀。
王安石的“虎豹韬”比喻什么?
诗中提到的“庙堂”指的是?
“家家还愿献春醪”中提到的“春醪”指的是?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