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47: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47:27
闭关宁是率,辞疾似非具。
既处识嘲地,谁为长厚人。
虚舟非者意,飘瓦不须喷。
此过如何赎,清秋宴席陈。
闭关自守,难道就是率直?
辞疾的理由似乎并不充分。
既然在这里,就要识别嘲讽之地,
谁才是真正的宽厚之人?
虚无的舟船并不是我的想法,
随风漂浮的瓦片不必去喷洒。
这样的过失又如何能够弥补?
清秋时节的宴席已经摆开。
本诗并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可以理解为对当时社会人际关系和个人处境的反思。诗中提到的“长厚人”,可以看作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回应,强调了真诚与宽厚的价值。
这首诗通过几组对比的手法,探讨了“率直”和“宽厚”的主题。开篇提到“闭关”和“率”,引导读者思考隐居与透明之间的关系。诗人在此质疑,单纯的率直是否足够,是否应该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追求宽厚的品质。接着,诗人提到的“辞疾似非具”,暗示在面对困境时,借口并不能解决问题,反倒显示了自己的软弱。
在后面几句中,诗人通过“虚舟”和“飘瓦”的意象,进一步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这种随风而逝的状态,提示人们要警惕那些表面光鲜的事物,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坚持与对他人的关怀。最后的“清秋宴席陈”,则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在清冷的秋天里,面对已摆开的宴席,人们心中难免的失落与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率直与宽厚的关系,表达了对真诚为本、宽厚待人的期望,同时也揭示了面对现实时的无奈与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长厚人”指的是哪种特质?
“虚舟”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清秋宴席”暗示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