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42: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42:14
高齐杳冥际,迥与世尘违。
席上山河近,天边桑柘微。
人间已飘洒,栋里始纷霏。
草树收残照,逍遥久未归。
在高远的云际,幽深而不可见,
与世俗的尘埃格外不同。
席间的山河如此接近,
而天边的桑树和柘树却显得微弱。
人间的雨雪已经飘洒,
而屋檐下的纷飞开始显现。
草木在残阳中收敛光辉,
我已在外逍遥,久未归来。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诗人。他以《资治通鉴》闻名,致力于政治改革,崇尚儒家思想,崇尚实用,反对奢华,崇尚简朴的生活方式。司马光的诗词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典雅。
《云际亭》创作于北宋时期,诗人在一个安静的亭子中,观看自然景色,思考人生。诗中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纷扰的逃避,体现出诗人追求宁静的心态。
《云际亭》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高坐亭中,俯瞩自然的情景。从“高齐杳冥际,迥与世尘违”两句可以看出,诗人所处的环境非常清幽,与尘世的繁杂形成鲜明对比。他在山河之间,感受到自然的亲近,心灵的宁静,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随着诗的推进,诗人又通过“人间已飘洒,栋里始纷霏”描绘了人间的纷扰与苦闷,似乎在提醒自己,虽然身处美景之中,但人世间的种种依然无法逃避。最后“草树收残照,逍遥久未归”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自己虽然在外逍遥,但内心仍然难以摆脱对归属感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使得自然与人世的关系更为深刻,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诗意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对尘世纷扰的逃避,以及对归属与理想生活的渴望。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致,抒发内心感受,展示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高齐杳冥际”中的“杳冥”意指:
A. 清晰可见
B. 深远幽暗
C. 热闹繁华
D. 平淡无奇
诗中“人间已飘洒,栋里始纷霏”主要表达了:
A. 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B. 对生活琐事的无奈
C. 逍遥自在的生活
D. 对归属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桑柘”象征:
A. 城市生活
B. 乡村自然
C. 人际关系
D. 诗人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