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5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59:14
晨坐寓兴
权德舆 〔唐代〕
清晨坐虚斋,群动寂未喧。
泊然一室内,因见万化源。
得丧心既齐,清净教益敦。
境来每自惬,理胜或不言。
亭柯见荣枯,止水知清浑。
悠悠世上人,此理法难论。
清晨,我在空旷的书斋中静坐,周围的动静都还未喧嚣。
一室静谧,我在这里感受到万物变化的源泉。
心中对得失的看法已经平和,内心的清净使我受益良多。
境界的变化每次都让我感到满意,真理有时难以言表。
亭子的枝叶经历了荣枯的变化,静水也知道清浊之别。
在这个悠长的世间,人们对这道理的理解是多么困难啊!
权德舆(公元708年-785年),字子直,号宗良,唐代诗人,官至给事中。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思想深邃,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晨坐寓兴》写于权德舆的静谧书斋,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感悟和内心的思考,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唐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多在这时以诗言志,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晨坐寓兴》是一首意境深远的诗作,诗中透出一种清静、淡泊的生活哲学。清晨,诗人独坐于书斋,感受着周围的宁静,内心的思绪在这份寂静中得以升华。诗的开头通过“群动寂未喧”展现了一个静谧的环境,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安宁。接下来的“因见万化源”则揭示了自然变化的深刻哲理,诗人似乎在这寂静中感受到了一种宇宙的力量,万物的变化其实是有其根源的。
“得丧心既齐”一句,表明诗人对得失的看法趋于平和,这是一种对人生无常的领悟,也是对内心的自我修炼。而“境来每自惬,理胜或不言”,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法则的存在与难以言表的深邃。这种思想在后面的“亭柯见荣枯,止水知清浑”中得到了具象的表现,诗人用自然的荣枯与水的清浑来比喻人世间的哲理。
最后一句“悠悠世上人,此理法难论”,则表达了对世人难以理解这些道理的感慨。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哲学思考,体现了唐代诗人追求清净、超然的精神世界。
整首诗以晨坐为起点,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传达出一种超然淡泊的人生观。
诗中提到的“万化源”指的是什么?
A. 自然变化的根源
B. 人生哲理
C. 内心感受
“得丧心既齐”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态?
A. 对人生的放弃
B. 对得失的平和
C. 对未来的迷茫
诗中“亭柯见荣枯”用来比喻什么?
A. 大自然的美丽
B. 人生的变化
C. 生活的快乐
李白《早发白帝城》与《晨坐寓兴》都描绘了清晨的宁静和自然的美,但李白的诗更加强调旅途的急迫和对未来的向往,而权德舆则更注重内心的平和与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