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0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00:09
原文展示:
荷池 曾几 〔宋代〕 名园中有十顷池,一钱不用君得之。 菱荷枯折小鸭睡,绝胜红妆青盖时。 蛙鸣莫作鼓吹想,亦莫问属官与私。 读书之暇招客饮,能有此乐非公谁。
白话文翻译:
在著名的园林中有一个十顷大的池塘,你不需要花费一分钱就能得到它。 池中的菱角和荷花已经枯萎折断,小鸭子在旁边安睡,这景象远胜过那些装饰华丽、荷叶如盖的时节。 蛙鸣声不要当作鼓吹来想象,也不要去问这是属于官方还是私人的。 在读书之余,邀请客人来此饮酒,能够享受这样的乐趣,除了你还有谁呢?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1084-1166),字子舆,号茶山居士,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园林池塘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池塘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园林池塘景象。通过对菱荷枯折、小鸭安睡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情怀。诗中的蛙鸣声被诗人以“莫作鼓吹想”来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声音的纯粹欣赏,不受外界干扰的态度。最后两句“读书之暇招客饮,能有此乐非公谁”,则展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情感平和,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自然与心灵和谐的审美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追求自然与心灵的和谐,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池塘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十顷池”指的是什么? A. 一个面积很大的池塘 B. 一个装饰华丽的池塘 C. 一个官方所有的池塘 D. 一个私人所有的池塘
诗人认为池塘中的景象“绝胜红妆青盖时”,这里的“红妆青盖”指的是什么? A. 装饰华丽的荷叶 B. 枯萎的菱荷 C. 小鸭安睡的景象 D. 蛙鸣声
诗中的“蛙鸣莫作鼓吹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对自然声音的纯粹欣赏 B. 对世俗纷争的参与 C. 对官方事务的关心 D. 对私人事务的关心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