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4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2:54
祝发诗
作者: 释今荎 〔明代〕
万事烟销不复言,此身何幸得生存。
辞家直欲超三界,焚草无由到九阍。
云外飞鸿离竭泽,水边鸰鸟喜依原。
曹溪咫尺门前路,一上雷峰溯洞源。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诗人感叹万事如烟,无法再提,与此同时,庆幸自己依然活着。想要离开家庭,超越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但却无法通过焚烧草木的方式达到九天之阍(天宫的高处)。远处的鸿雁在干涸的泽边飞离,而水边的鸳鸯却快乐地栖息在原野上。曹溪就在眼前,通往雷峰的路也近在咫尺,一旦登上雷峰,就能追溯到洞的源头。
释今荎,明代高僧,通晓佛理,擅长诗词。其作品多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对超脱的向往。作为僧人,释今荎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表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佛教思想逐渐深入人心,许多文人和僧侣开始探讨人生的意义和超脱的理想。释今荎在此背景下,写下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对超脱境界的渴望。
《祝发诗》通过精炼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超脱的渴望。开头两句“万事烟销不复言,此身何幸得生存”,诗人以“烟销”比喻世事的无常,感叹人生的短暂与无常,然而又感到庆幸,自己仍然活着,这种矛盾的情感使人深思。
接下来的句子“辞家直欲超三界,焚草无由到九阍”,展现了诗人对超越世俗的渴望,想要离开家庭、超越生死轮回,但又感到无奈与困惑,显示出一种内心的挣扎。这种渴望与现实的冲突,使整首诗充满了张力。
而后两句“云外飞鸿离竭泽,水边鸰鸟喜依原”则通过自然意象的对比,传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安宁的向往。飞鸿代表了远离尘世的孤独,而鸳鸟则象征着宁静与和谐,形成鲜明的对照,进一步加深了主题。
最后两句“曹溪咫尺门前路,一上雷峰溯洞源”,用佛教典故来表达修行的道路虽近在咫尺,但需要勇气与决心去追求。这种追求不仅是对外在的超脱,更是对内心的探索。
整首诗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与对超脱境界的向往,值得细细品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超脱生活的追求,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对内心平和的渴望。诗人通过自然意象的对比,展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索,表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诗人通过哪个意象表现对世事的无常感慨?
“辞家直欲超三界”中的“三界”指的是什么?
诗中的“雷峰”象征什么?
《静夜思》 与《祝发诗》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静夜思》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而《祝发诗》则更强调对超脱与修行的追求。在情感基调上,《静夜思》有着浓厚的乡愁,而《祝发诗》则体现出一种哲理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