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图南像

《题图南像》

时间: 2025-04-23 19:42:14

诗句

西华山中爱睡臣,何曾睡过百年春。

争如警枕惺惺者,终作乾坤不朽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42:14

原文展示:

题图南像
西华山中爱睡臣,何曾睡过百年春。
争如警枕惺惺者,终作乾坤不朽人。

白话文翻译:

在西华山中我这爱睡的臣子,难道曾经在春天的百年里沉沉入睡?
与其像那些在警觉的枕边清醒的人争斗,不如终成天地之间不朽的存在。

注释:

  • 西华山:位于中国,寓意高洁、清静的地方。
  • 睡臣:指贪睡的人,形象地形容作者的自我调侃。
  • 百年春:意指悠久的春天,象征着美好的岁月。
  • 警枕:指警醒的枕头,隐喻清醒、警觉的状态。
  • 惺惺者:指那些清醒而有意识的人。
  • 乾坤:指天地,表明宏大的存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时叙,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他的诗作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其作品多以清新自然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时叙对人生的思考过程中,反映出他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强调警醒与努力的重要性。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追求。诗的开头“西华山中爱睡臣”,以自谦的方式引入,展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然而,接下来的“何曾睡过百年春”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警醒与自省,意识到沉迷于安逸生活并非长久之计。诗人用“争如警枕惺惺者”一句,强调了清醒和努力的重要性,暗示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唯有保持警觉与奋斗,才能在天地之间留下不朽的印记。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鲜明,通过对比手法,深刻地传达了哲理,体现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诗人不仅在描绘自身的状态,更是在劝诫世人珍惜时间,努力追求真正的价值与成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华山中爱睡臣”:自称为“爱睡的臣子”,反映出诗人的幽默和自嘲。
  2. “何曾睡过百年春”:质疑自己是否真的能在美好的时光中安然入睡,显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担忧。
  3. “争如警枕惺惺者”:与那些保持警觉的人相比较,提醒自己要保持清醒。
  4. “终作乾坤不朽人”:强调唯有努力和警觉,才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的足迹。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睡臣”比喻为沉迷于安逸的人。
  • 对仗:上下句形式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 反问:通过反问的方式,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睡眠与警醒的对比,强调了努力与警醒的重要性,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体现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华山:象征高洁与清静,代表理想境界。
  • 睡臣:象征安逸与懒惰,反映对自身状态的反思。
  • 警枕:警觉与努力的象征,提醒人们保持清醒。
  • 乾坤:天地,象征宏大的存在与永恒的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爱睡臣”指代的是谁?
    A. 贪睡的人
    B. 清醒的人
    C. 努力的人

  2. “百年春”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美好的时光
    B. 长久的安逸
    C. 无尽的财富

  3. 以下哪一句强调了保持警醒的重要性?
    A. 西华山中爱睡臣
    B. 争如警枕惺惺者
    C. 终作乾坤不朽人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登高》

这两首诗同样探讨了人生、时间及努力的重要性,风格各异却意蕴深远。

诗词对比:

  • 王时叙与李白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强调珍惜时间与努力拼搏,但王时叙更为内敛,而李白则豪情万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感皇恩 感皇恩 其二 感皇恩 其一 感皇恩 感皇恩 赋叠罗花 感皇恩 感皇恩 其二 中秋日恭述 感皇恩 其一 送钦赐书院诸扁出城 感皇恩 感皇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采字旁的字 氏字旁的字 左除 手疾眼快 片字旁的字 佝偻病 包含是的成语 面面周到 推襟送抱 贝书 见字旁的字 权衡得失 三头六证 自字旁的字 包含蓬的词语有哪些 雝喈 一刀两段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