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2:5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2:56:18
夜半子,万事无心谁到此。
一毛头上了遍圆,永劫不遭邪魅使。
升高台,挝大鼓,努目摇头如老虎。
猪羊咬尽更伤人,自己不真长劫苦。
在夜半时分,万事皆无心,谁能到此地。
一根毫毛已经遍布四周,永远不会遭受邪魅的侵扰。
在高台上,敲响大鼓,目光炯炯,摇头如同老虎。
猪羊咬尽更伤人,自己如果不真实,便长久受苦。
作者介绍:释印肃,宋代僧人,以禅宗思想为主,诗风清新、简洁,常在诗中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俗的超脱。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作者以禅宗的视角,表达对人生真谛的思考,反映了其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
《十二时歌》是释印肃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诗中以“夜半子”开头,设定了一个宁静而又深邃的时空背景,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氛围。诗人在这个时间点上,思考万事无心的状态,这种无心不仅是对外在事物的超脱,更是一种内心的宁静和自我解放。
“一毛头上了遍圆”表达了小事物的无所不在,而“永劫不遭邪魅使”则传达了一种坚持内心真实、不被外界诱惑所动摇的决心。接下来,诗人通过“升高台,挝大鼓”的意象,表现出一种威严和警觉,仿佛在提醒世人要警惕内心的邪魅与诱惑。
后面的“猪羊咬尽更伤人”则揭示了社会上恶行的残酷,而最后一句“自己不真长劫苦”则是一种警示,告诫人们如果不真实地面对自己,便会长久地受苦。整首诗通过对时空的设定、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在纷繁复杂的世俗之中,保持内心的真实与坚定,警惕外界的诱惑,才能避免深陷痛苦的境地。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夜半子”指的是哪个时间?
A. 早晨
B. 夜晚
C. 正午
“升高台,挝大鼓”中,诗人想表达什么?
A. 快乐
B. 威严和警惕
C. 无聊
“自己不真长劫苦”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A. 要骗人
B. 要真实面对自己
C. 不需要努力
答案:1.B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更多的是对亲情的怀念与忧伤;而释印肃的《十二时歌》则强调内心的真实与自我超脱,二者在主题和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