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鹊桥仙 水碓

《鹊桥仙 水碓》

时间: 2025-05-07 17:03:14

诗句

山容叠翠,水光拖练,澎湃奔腾远势。

输他心匠动机舂,应笑杀、伯鸾左计。

引渠激水,连房凿臼,捣尽□糠和秕。

朝朝暮暮不曾闲,又岂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03:14

原文展示

《鹊桥仙 水碓》
作者:洪希文 〔元代〕

山容叠翠,水光拖练,澎湃奔腾远势。
输他心匠动机舂,应笑杀伯鸾左计。
引渠激水,连房凿臼,捣尽糠和秕。
朝朝暮暮不曾闲,又岂问天涯何处。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青山重叠,水面闪烁着光辉,水流奔腾而下,气势磅礴。
将心思巧妙运用在磨碾上,岂不让伯鸾的算计自愧不如。
引水开渠,修缮水碓,捣碎谷物和杂粮。
日日夜夜都在忙碌,又怎会去问天涯何处是归路。

注释

字词注释:

  • 山容叠翠:山的轮廓重重叠叠,色彩翠绿。
  • 水光拖练:水面光辉闪烁,像拖着的绸缎。
  • 澎湃奔腾:形容水流汹涌澎湃,势头猛烈。
  • 心匠:心思巧妙的人。
  • 伯鸾:指的是古代的一个人物,寓意机巧的人。
  • 引渠激水:修建水渠,引水来灌溉。
  • 捣尽糠和秕:将谷物和杂质捣碎,表示辛勤劳作。

典故解析:

  • 伯鸾:出自《左传》,象征智慧和谋略,而在这首诗中则用来比较心思巧妙的人与辛勤劳作的人,表达了对后者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希文是元代著名的诗人,其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观和劳动场景为主,风格清新自然,体现了元代文人的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迁之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山水与农田劳作,表现了对自然与劳动的热爱,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鹊桥仙 水碓》通过描绘自然的壮丽与勤劳的身影,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诗中“山容叠翠,水光拖练”将自然景观描绘得栩栩如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水流奔腾的气势象征着生机与活力。在对比中,诗人将巧妙的计谋与辛勤的劳动进行对照,似乎在告诉读者,真正的力量在于脚踏实地的努力,而不是空谈策略。

接下来,诗中提到的“引渠激水,连房凿臼”,更是表现了农民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懈努力,体现了对劳动的尊重与赞美。最后一句“朝朝暮暮不曾闲,又岂问天涯何处”,则是对忙碌生活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人们在追求理想生活中的执着与坚持。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与劳动的赞美,更是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山水的美,展现自然的壮观。
  • 第二句:强调巧妙的心思未必能胜过辛勤的劳作。
  • 第三句:描述农人如何引水灌溉、加工粮食,表现了勤劳的细节。
  • 第四句:总结生活的忙碌与对理想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光比作绸缎,增添了美感。
  • 对仗:如“朝朝暮暮”和“天涯何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勤劳的重要性,借用自然景观与劳动场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稳重与坚韧。
  • :象征生命与灵动。
  • 水碓:象征辛勤的劳动与生活的真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哪个自然元素象征生机与活力?
    A. 山
    B. 水
    C. 风
    D. 土

  2. 诗中“伯鸾”象征的是什么?
    A. 美德
    B. 劳动
    C. 智慧
    D. 幸福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景观,展现豪情。
  • 杜甫的《春望》:反映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对比:

  • 洪希文的《鹊桥仙 水碓》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但前者更偏重于勤劳与自然,后者则强调豪放与饮酒作乐的态度。

相关查询

汉宫春(元宵十四夜作,是日立春) 风入松 题城西草屋 风入松 为莆田寿 风入松 夏日 风入松 其三 风入松 咏书景 风入松 与达安别四年,盛暑重逢沪渎。因偕往吴淞观海,追念南普陀旧游,漫赋此阕 风入松 其四 冬湖 风入松 风入松 三月三西郊即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玉字旁的字 书生之见 丨字旁的字 包含怡的词语有哪些 鬼字旁的字 运理 豚鱼 额手加礼 佛幌 傍观者审,当局者迷 石字旁的字 耳界 上假 龍字旁的字 一人传十,十人传百 包含垒的词语有哪些 鹰视狼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