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学士秋怀一十五首

《和学士秋怀一十五首》

时间: 2025-05-07 23:46:25

诗句

饱饭茶瓯到手空,缓寻芳事夕阳风。

旋移丝竹深藏笋,漫长秋花远避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46:25

和学士秋怀一十五首

原文展示:

饱饭茶瓯到手空,
缓寻芳事夕阳风。
旋移丝竹深藏笋,
漫长秋花远避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吃饱了饭,手中只剩空茶杯,慢慢地寻找秋天的花事,感受着夕阳的微风。悠然地转动丝竹乐器,隐匿在深处的竹笋,漫长的秋天花朵避开了繁茂的丛林。

注释:

  • 饱饭:吃饱了的意思。
  • 茶瓯:盛茶的杯子。
  • 芳事:指的是花事,或指花开时的美好景象。
  • 丝竹:古代乐器,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 藏笋:隐蔽或藏匿在深处的竹笋。
  • 秋花:秋天盛开的花。
  • 避丛:远离繁茂的花丛。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丝竹”乐器的提及,以及“秋花”的意象,体现了宋代人对于自然和音乐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歌常常富含哲理,体现出对生活的深入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秋季,可能是诗人对秋天的思考和感悟,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李弥逊的《和学士秋怀一十五首》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秋天的独特魅力。首联“饱饭茶瓯到手空”,表达了一种丰盈后的空虚感,似乎在暗示生活的富足与内心的缺失。接下来的“缓寻芳事夕阳风”,则蕴含着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诗人在秋日的黄昏中,慢慢地寻找着秋天的花事,感受着自然的细腻变化。

第三句“旋移丝竹深藏笋”,通过音乐的意象,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音乐与自然相融,显得格外动人。而最后一句“漫长秋花远避丛”,则承载着对美好事物的追寻和对繁杂生活的逃避,进一步深化了诗中的情感基调。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描绘,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内心的情感波动。秋天的景色在这里不仅是自然的描写,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饱饭茶瓯到手空:吃饱喝足,手中的茶杯却是空的,象征着物质的满足与精神的空虚。
  2. 缓寻芳事夕阳风:在夕阳的微风中,慢慢寻找秋天的花事,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悠闲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3. 旋移丝竹深藏笋:音乐的旋律在深藏的竹笋中悠然流淌,表现了音乐与自然的和谐美。
  4. 漫长秋花远避丛:秋天的花朵在繁茂的丛林中远离,象征着对繁杂生活的逃避和对简单美好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首联的“饱饭”和“茶瓯”,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丝竹”、“秋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秋日氛围。
  • 比喻:将生活的丰盈与内心的空虚进行对比,体现出诗人的思考与感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同时也反映出物质富足与内心空虚的矛盾,揭示了生活中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茶瓯:象征着生活的平淡与安逸。
  • 丝竹:代表着音乐与自然的和谐。
  • 秋花: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饱饭茶瓯到手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物质的满足
    B. 精神的空虚
    C. 对生活的满足

  2. “旋移丝竹深藏笋”中的“丝竹”指的是什么? A. 竹子
    B. 一种乐器
    C. 一种植物

  3. 诗人对“秋花”的态度是? A. 追求
    B. 避免
    C. 忽视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李弥逊的描写更侧重于对自然细腻的观察,而苏轼则通过更为宏大的视角展现自然的壮丽。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前者细腻,后者豪放。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赋谢惠醋 苦热二首 秋晚 夏日杂感四首 其三 书颍州皇甫秘教书室 冬至后三日三首 其三 次韵渊明饮酒诗 其十八 度洛因泛舟东下数里颇忆淮上 官舍岁暮感怀书事五首 其三 二月五日折梅时经雨梅谢矣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梅花大鼓 宿抱 绮怀 开口见心 乛字旁的字 恃开头的成语 高邻 鸟字旁的字 穴宝盖的字 骈门连室 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班头 桃花人面 聿字旁的字 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苟延一息 包含正的词语有哪些 豆字旁的字 隐志相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