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4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0:35
作者: 陆游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九月天始霜,泽中多烈风。
东厢寻丈地,聊以安我躬。
薪炭南山来,地炉晨暮红。
二月春始和,始虫思旧螫。
早堂虽褊小,门户随事葺。
辟窗对小山,峰峷争嶪岌。
笔砚陈横几,图书罗矮床。
颉颃燕雀声,左右兰茞芳。
有时苦顽痹,杖藜寄相羊。
折花与弄水,自适亦何常。
九月的天空开始出现霜冻,水泽中刮起了猛烈的风。
我在东厢找了块空地,聊以安顿我的身心。
南山运来的薪炭,早晚在地炉上温暖火红。
到了二月春天初暖,昆虫开始思念旧日的刺痛。
早晨的堂屋虽小,门窗也随着事情的需要而修葺。
窗外对着小山,山峰高耸入云,争相挺立。
笔墨和砚台摆放在横桌上,书籍则放在矮床上。
不时传来燕子和雀鸟的鸣叫,左右环绕着兰草的芳香。
有时我因病痛而感到沉闷,拄着拐杖寄情于山水。
折些花与水嬉戏,随意而乐,又何必拘泥于常规。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晚号卜居,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风格多样,常体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与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在生活安静、平淡的环境中,虽有些许的身体不适,但依然保持着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春和初迁坐堂中》是一首表现诗人内心宁静与对生活热爱的诗作。通过描绘秋冬季节的气候和生活环境,诗人展现了自己在自然与人文环境中找到的安宁。九月的霜冻与烈风,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环境的变化,却也为即将到来的春天做了铺垫。诗中提到的“二月春始和”,不仅预示着自然的复苏,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希望。
在“早堂虽褊小,门户随事葺”中,陆游强调了生活的简朴与实用,表现出一种适应环境的智慧与豁达。诗中“小山”和“兰茞芳”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难以割舍的乡愁与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尽管“有时苦顽痹”,但他依然能够通过“折花与弄水”来调节心情,体现了他乐观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歌颂,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志趣高远的精神境界。
九月天始霜,泽中多烈风。
描述秋天的气候变化,霜冻和强风的景象,暗示时光流逝。
东厢寻丈地,聊以安我躬。
在东厢找到一块地方安顿自己,表现了诗人的淡泊和自足。
薪炭南山来,地炉晨暮红。
表达生活中平凡的温暖,南山的薪炭为家庭带来温馨。
二月春始和,始虫思旧螫。
春天的到来让昆虫开始活动,象征生命的复苏和希望。
早堂虽褊小,门户随事葺。
描述家居环境虽小,但随时修缮,体现生活的细致与用心。
辟窗对小山,峰峷争嶪岌。
窗外的小山景色如画,表现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
笔砚陈横几,图书罗矮床。
书房的陈设,表现出诗人对学习与艺术的追求。
颉颃燕雀声,左右兰茞芳。
形象地描绘了鸟鸣和花香,营造出宁静的生活氛围。
有时苦顽痹,杖藜寄相羊。
身体的沉闷使他不得不依靠拐杖,表现出生活的无奈。
折花与弄水,自适亦何常。
最后表达了诗人自得其乐的心态,强调了心境的自在和乐观。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追求,即使身处困境,依然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象与居家生活相辅相成,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思想。
本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陆游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薪炭南山来”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自然之美
B. 生活的温暖
C. 家庭的纷争
D. 对春天的期待
“二月春始和”中“春始和”的意思是:
A. 春天来临
B. 春天很热
C. 春天寒冷
D. 春天生机勃勃
陆游《春和初迁坐堂中》 vs 杜甫《春望》
陆游的诗歌偏重于个人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而杜甫则展示了社会动荡中的个人情感。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前者淡泊明志,后者则愁苦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