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31: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31:41
漳南十咏·满月池亭 蔡襄 〔宋代〕
有客高怀脱世尘,碧湾晴槛乐游频。 无心自合波中月,照影谁分鉴内人。 莎砌乱蛙争噪雨,杏梁双燕欲留春。 长年老厌趋豪末,来揖孤云作上宾。
有一位客人怀抱着超脱尘世的情怀,在碧绿的湾边和晴朗的栏杆旁频繁地游玩。 他的心境如同波中的月亮,自然而然地与波光相合,但谁能分辨出镜子中的人影呢? 莎草砌边,乱蛙争相鸣叫,预示着雨的到来;杏树梁上,双燕似乎想要留住春天。 长久以来,他厌倦了追逐权势的末端,来到这里,向孤独的云朵致敬,将其视为上宾。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福建泉州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以山水田园诗见长。蔡襄的诗歌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他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蔡襄在漳南(今福建漳州)所作的《漳南十咏》中的一首。诗中描绘了诗人在满月池亭游玩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满月池亭游玩时的所见所感。首联“有客高怀脱世尘,碧湾晴槛乐游频”直接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的情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颔联“无心自合波中月,照影谁分鉴内人”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自然融入周围环境的心境。颈联“莎砌乱蛙争噪雨,杏梁双燕欲留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乱蛙争鸣、双燕欲留春,都预示着春天的生机。尾联“长年老厌趋豪末,来揖孤云作上宾”则表达了诗人对权势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将孤独的云朵视为上宾,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象和诗人的心境,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无心自合波中月”比喻了什么? A. 诗人的心境自然融入周围环境 B. 诗人的心境与月亮相合 C. 诗人的心境与波光相合 D. 诗人的心境与镜子中的人影相合
诗中“来揖孤云作上宾”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权势的厌倦 B. 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C. 诗人对孤独的向往 D. 诗人对云朵的尊敬
诗中“莎砌乱蛙争噪雨”描绘了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雨的到来 C. 自然界的景象 D. 乱蛙的鸣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