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07:34: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7:34:57
原文展示:
丙申秋八月过渔溪驿驿旧有梅数株尝题诗记今无有也二首 其一 蔡襄 〔宋代〕 曾把早梅枝,思君在别离。别离虽云远,万里有还期。树枯根已拨,人去复何之。故馆动秋色,云物藏寒曦。清香不可闻,衰草空繁滋。一夜平阶雨,辗转良自知。
白话文翻译:
曾经拿着早梅的枝条,思念着你在别离时。别离虽然遥远,但万里之外仍有重逢的希望。树已枯萎,根已被拔除,人离去后又去了哪里?故地触动了秋天的景色,云彩遮蔽了寒冷的阳光。梅花的清香已无法闻到,只有衰败的草丛空自繁茂。一夜之间,台阶上的雨水,辗转反侧,只有自己知道。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福建泉州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是他在丙申年(1056年)秋天经过渔溪驿时所作,回忆过去在此地留下的诗句,感慨时光流逝,人事已非。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蔡襄在秋天经过渔溪驿时所作,回忆过去在此地留下的诗句,感慨时光流逝,人事已非。诗中通过对梅树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梅树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诗中“曾把早梅枝,思君在别离”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而“树枯根已拨,人去复何之”则进一步强化了时光流逝、人事已非的感慨。诗的最后两句“一夜平阶雨,辗转良自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梅树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曾把早梅枝”中的“早梅枝”象征着什么? A. 过去的美好时光 B. 未来的希望 C. 诗人的孤独 D. 诗人的无奈 答案:A
诗中“树枯根已拨”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未来的希望 B. 诗人对过去的怀念 C. 时光流逝和人事已非 D. 诗人的孤独 答案:C
诗中“一夜平阶雨”中的“平阶雨”象征着什么? A. 过去的美好时光 B. 未来的希望 C. 诗人的孤独 D. 诗人的无奈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