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省躬诗 其十六

《省躬诗 其十六》

时间: 2025-05-04 03:33:20

诗句

孟子善养气,此气即此理。

禀气人人知,理则远言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3:20

原文展示:

孟子善养气,此气即此理。禀气人人知,理则远言取。

白话文翻译:

孟子善于培养气质,这种气质就是道理所在。每个人都知道天赋的气质,但要真正理解道理却需要更深的探讨。

注释:

  • 孟子:即孟轲,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他主张“性善论”,强调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 善养气:意指善于修养自身的气质或者精神状态。
  • :在这里指的是人的内在精神和气质。
  • :哲学上的道理,指事物的本质或规律。
  • 禀气:指每个人天生所具备的气质或性格。
  • 远言取:指理解道理需要深入的思考和探讨,不能仅仅依靠表面的理解。

典故解析:

该诗提到的孟子及其理论,强调了内在气质与道理之间的关系。孟子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他强调通过修养来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和气质。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曹于汴,明代诗人,字子清,号雨舟,擅长诗词,尤其以其对理学的理解和表达而著称。
  • 创作背景:在明代,理学盛行,许多文人开始关注内心的修养和气质的培养。这首诗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反映了作者对孟子思想的认同与深化。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孟子的思想为基础,探讨了气质与道理之间的关系。诗中提到“善养气”,强调了内在修养的重要性。孟子认为,一个人的气质直接影响其理解和运用道理的能力。因此,修养内在的气质不仅是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也是在面对复杂社会时的应对之道。曹于汴借此表达了对理学的赞同,同时也呼吁人们关注自我修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道理。整首诗言简意赅,却深刻启发人心,反映了诗人对人性和道德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孟子善养气”:指出孟子擅长培养气质,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
    • “此气即此理”:将气与理相联系,表明两者的内在联系。
    • “禀气人人知”:强调每个人都有自身的气质,这是显而易见的。
    • “理则远言取”:理解道理需要追求更深入的思考,而非表面的认识。
  • 修辞手法:该诗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同时,通过比喻将“气”和“理”两者相互联系,体现了辩证思维。

  •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倡导人们在理解道理的同时,注重自身气质的培养。

意象分析:

  • :象征着人的精神状态和道德修养,反映出内心的力量与情感。
  • :代表着哲学和道德的真理,象征智慧与思考。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善养气”中的“气”指的是什么? A. 外在的风度
      B. 内在的精神状态
      C. 物质的财富
      D. 身体的健康
      答案:B

    2. 曹于汴在诗中提到的“理”是指什么? A. 道德
      B. 规律
      C. 个人的修养
      D. 社会的法则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 《大学》:探讨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
  • 《论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强调道德与修养。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两者都反映了内心的思考与情感,但《省躬诗》更侧重于内在修养与道理的探讨。
  • 《登高》(王之涣):两者都表现出对高尚品质的追求,但《省躬诗》更强调气质与理的关系。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对曹于汴及其作品的深入分析。
  • 《儒家思想与文化》:探讨儒家思想的影响及其在明代的表现。

相关查询

故乡除夜 憩白云居赠霞裳道上 寓云居得张龙湖相公书 倚楼柬徐长谷 石居 过南郭野寺 次宋石楼春日过访作 野老 林卧柬方外友 望江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构薄 虎字头的字 一家之辞 包含节的成语 识才尊贤 理弋 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流电 鬲字旁的字 鼎字旁的字 粗枝大叶 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直道不容 殳字旁的字 片楮 振结尾的成语 亠字旁的字 一年之计在于春 霞绡雾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