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5:52
昔自京口归,卜居得剡曲。
地偏无市人,民淳有古俗。
陋屋仅结茆,粗饭财脱粟。
典衣以沽酒,九月未能赎。
宁负翁子薪,耻售卞和玉。
老身已如此,儿子亦碌碌。
藏书幸无恙,自计不啻足。
拾穗且浩歌,行矣堕鬼录!
从京口回来的时候,我选择在剡曲居住。
这里偏远,没有市井之人,乡民淳朴,保留着古老的风俗。
简陋的屋子仅用茅草搭成,粗糙的饭食仅能用一些谷物来维持。
用衣服去换酒喝,直到九月也无法赎回。
宁愿背负老人的柴薪,也不愿卖掉卞和的美玉。
我已经如此,孩子们也同样平庸。
幸好我的藏书尚存,不至于匮乏。
捡拾禾穗时还唱着歌,走吧,别再想那些世俗的事了!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期杰出的爱国诗人。其一生经历了国家的衰弱和个人的失意,作品中常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陆游晚年,他在剡曲隐居,远离喧嚣,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厌倦,反映了他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陆游的《幽居记今昔事十首以诗书从宿好林园无俗情为》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朴素,同时流露出对世俗的蔑视与对精神追求的坚持。诗中,陆游通过对自己隐居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他对古老风俗的珍视和对物质欲望的淡漠。
诗的开头便以“昔自京口归,卜居得剡曲”引入,表现了他从繁华都市回归自然的过程,展现了他选择隐居的决心。接下来的几句则描绘了隐居生活的艰苦,简陋的居所和粗糙的饮食,突显了他宁愿过这样的生活也不愿意沦落到贩卖自己尊严的地步。通过“宁负翁子薪,耻售卞和玉”,陆游表达了自己高洁的志向与无畏的精神,显示出他对精神价值的重视。
整首诗虽然展现了生活的困窘,却又透出一种乐观与自得,尤其最后一句“拾穗且浩歌,行矣堕鬼录!”将隐居的快乐与对世俗的超脱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他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对物质欲望的拒绝,以及对精神追求的坚定,展现了陆游高洁的人格和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陆游的隐居地是哪里?
陆游宁愿背负什么?
诗中提到的“卞和玉”是什么象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与王维的诗歌都表现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陆游更注重于生活的艰辛与自我反省,而王维则强调与自然的和谐与宁静。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示了不同的隐逸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