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夏日对雨偶成寄韩仲文兄弟

《夏日对雨偶成寄韩仲文兄弟》

时间: 2025-05-03 21:34:50

诗句

日日城头雨,还愁湖上波。

窗中人自听,门外潦应多。

不畏车生耳,还愁麦化蛾。

吾庐无所有,频看壁间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34:50

原文展示:

夏日对雨偶成寄韩仲文兄弟
作者: 梅尧臣

日日城头雨,还愁湖上波。
窗中人自听,门外潦应多。
不畏车生耳,还愁麦化蛾。
吾庐无所有,频看壁间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的雨天,诗人每天都能在城头听见雨声,心中不禁担忧湖面波动的情景。窗内的我静静地听着雨声,而窗外的积水一定不少。虽然不怕车声带来的打扰,却又为麦子变成虫蛾而感到忧愁。我的家中一无所有,只能频繁地看着墙壁上的蜘蛛。

注释:

  • 日日:每天。
  • 城头:指城墙的顶部。
  • 湖上波:湖面上的波浪,象征着雨水带来的涟漪。
  • 窗中人自听:窗子里面的人自己听雨。
  • 潦应多:指外面的积水应该很多。
  • 不畏车生耳:不怕车声打扰耳朵。
  • 麦化蛾:指稻麦受到蛾虫侵害。
  • 吾庐无所有:我家一无所有,表现了诗人的清贫。
  • 频看壁间梭:墙壁上蜘蛛的网,表现了诗人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清白,宋代诗人,生于福建,后居于浙江。他的诗风清新,常以自然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夏天的雨季,表现了诗人在雨中对生活的沉思和对自然的感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反映出内心的忧虑和对生活困境的感慨。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夏日对雨偶成寄韩仲文兄弟》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细腻情感的诗作。整首诗以雨为线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感,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生活的哲思。首句“日日城头雨”即营造了一个连续的雨天背景,令人感受到那种连绵不绝的雨声,仿佛在耳边轻轻响起。接下来的“还愁湖上波”则通过湖面波动的描绘,传达出一份忧虑,似乎在担心雨水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诗中“窗中人自听,门外潦应多”展示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外界的观察。他在窗内静静地听雨,而窗外的积水则似乎在提醒他生活的艰辛和无奈。后半部分的“不畏车生耳,还愁麦化蛾”更是将诗人的忧虑推向高潮,尽管车声的干扰并不让他在意,但对禾苗的担忧却让他心生忧虑,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切关注。

最后一句“吾庐无所有,频看壁间梭”则展现了诗人的清贫与无奈,他的家中一无所有,唯有墙壁上的蜘蛛网可以消磨时间。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也引发了人们对生活的思考。这首诗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了一个诗人对于自然、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日日城头雨:每天都在城头下雨,营造出一种阴雨连绵的氛围。
  2. 还愁湖上波:不仅在担忧雨水对湖面的影响,反映出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3. 窗中人自听:诗人静坐窗前,独自聆听雨声,表现出一种孤独的心境。
  4. 门外潦应多:窗外一定是积水成灾,暗示诗人对外界状况的观察。
  5. 不畏车生耳:虽然不在乎喧闹的车声,但仍然心系作物的安危。
  6. 还愁麦化蛾:诗人对庄稼受到虫害的忧虑,反映了对农事的关心。
  7. 吾庐无所有:表达了诗人的贫困与无奈。
  8. 频看壁间梭:通过观察墙壁上的蜘蛛网,表现出诗人无所事事的状态。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雨”与“波”,“听”与“多”形成了对仗,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麦化蛾”比喻对生活的忧虑,形象而生动。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使得诗语更具感染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夏日雨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在艰难生活中对自然美的向往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自然的变化,也可以引发思考与忧虑。
  2. :象征着宁静与忧虑,湖面波动反映出生活的动荡。
  3. :象征着内心的孤独与对外界的观察。
  4. :象征着生活的希望与生计,受到虫害则暗示生活的不安。
  5. 壁间梭:象征着生活中的无奈与清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日日城头雨”中的“日日”指的是?
    A. 每天
    B. 每月
    C. 每年

  2. 诗人对窗外的积水有什么感觉?
    A. 开心
    B. 忧虑
    C. 无所谓

  3. 诗中提到的“麦化蛾”是指什么?
    A. 车声
    B. 蛾虫对麦子的侵害
    C. 雨水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现对自然与生活的思考。
  • 杜甫《春望》:描绘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词对比
梅尧臣与李白的作品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悟,但梅尧臣更多的是细腻的生活描写,而李白则表现了豪放的个性与情怀。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特质。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黟坑桥亭次以文韵二首 其二 黟坑桥亭次以文韵二首 其一 病中寄兄弟 苇谷 许询园 钱王祠 洛思山 方干岛 箪醪河 白楼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飠字旁的字 有征无战 淮王 火字旁的字 转眄 据结尾的成语 舟字旁的字 译载 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反文旁的字 树高招风 以备万一 多病多愁 打击报复 斝彝 灾恙 月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