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浯溪二首

《浯溪二首》

时间: 2025-04-27 12:00:35

诗句

形容唐事片言中,元子文犹有古风。

莫管看碑人指点,写碑人是太师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00:35

原文展示

《浯溪二首》 作者:刘克庄

形容唐事片言中,元子文犹有古风。
莫管看碑人指点,写碑人是太师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唐代往事的感慨,尽管是简短的言辞,元代的文风依然保留了古朴的韵味。对于那些指点碑文的人,不必太过在意,因为写碑的人正是太师公(指某位权威人物)。

注释

  • 唐事:唐代的事情。
  • 片言:简短的话语。
  • 元子文:指元代的文风。
  • 古风:古代的风格或情调。
  • 碑人:指代写碑文的人,或指指点碑文的人。
  • 太师公:通常指代某位具有权威地位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阮,号平山,南宋著名诗人、词人。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及对历史的深刻思考,风格独特,常常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事件结合在一起。

创作背景

《浯溪二首》作于南宋时期,那个时代正值国家动荡,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感叹,表达了对过往盛世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浯溪二首》呈现出作者对历史的独到见解与情感。诗中通过“唐事片言”来引出唐代的辉煌,而“元子文犹有古风”则体现出即便经过数代的变迁,古韵仍在,显示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珍视。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也突显了时代的沧桑。接着,诗人用“莫管看碑人指点”一句,表明对那些只会评说历史而不懂其深意的人的不屑。最后一句“写碑人是太师公”则更为耐人寻味,隐含着对权威与历史解读的反思。整体而言,诗作在简短的字句中蕴藏了丰富的历史感与文化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与对传统的执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形容唐事片言中:在描述唐代的事情时,虽然是片段的言辞,却能引人深思。
  2. 元子文犹有古风:即使是元代的文学作品,仍然保留着古代的风格和韵味。
  3. 莫管看碑人指点:对那些只会看碑文并做评论的人,不必太在意。
  4. 写碑人是太师公:指写碑文的人是位权威的太师,暗示历史解读的权威性。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古与今的对比,显示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 隐喻:太师公的提及不仅是一个具体人物的代称,更代表着历史的权威与解读的复杂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唐代与元代的文化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敬仰和思考,反映了对当下文化的无奈与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唐事:象征着繁荣与辉煌的古代文明。
  • :象征着历史的记载与传承。
  • 太师公:象征着权威与历史的解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刘克庄的《浯溪二首》主要对比了哪个两个朝代?

    • A. 唐代与宋代
    • B. 唐代与元代
    • C. 宋代与元代
    • D. 明代与清代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写碑人是__”是指__

  3. 判断题:诗中对指点碑文的人持赞赏态度。(对/错)

答案

  1. B. 唐代与元代
  2. 太师公;写碑文的人是位权威的太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对历史的感慨与现实的无奈,但更加强调在国家动乱中的个人感情与责任感。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反映了对现实的不满,两者都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照,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元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词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生查子 生查子 其二 星陨 生查子 暮春将半桃花始开 生查子 其九 生查子 其一 生查子 其四 生查子 庚寅元日适逢西俗情人节有作 生查子 上元 生查子 秋夜望月,怀余佩青女士 生查子 元夜作柳梢月上图,小满补题,和欧词原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悉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疥的词语有哪些 鬥字旁的字 满门英烈 谮毁 私字儿的字 援笔成章 廾字旁的字 名存实亡 金口玉音 莲钩 同舟共济 离人 慢开头的成语 忘餐失寝 見字旁的字 中外驰名 双人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