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3: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3:04
竹溪再和余亦再作 其一
—— 刘克庄
帝率耆英入社,攀留穷鬼忘年。
华胥国在吾宇,桃花源有别天。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境界:帝王率领长者们进入社交圈,留住那些穷困潦倒的人,忘却了年岁的流逝。华胥国就在我的周围,桃花源则有着不同的天地。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惟信,号默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词、诗,尤其以豪放、清新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表现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对理想境界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
这首诗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传递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思考。开头两句提到“帝率耆英入社”,展现了一个理想的社交场景,君王与长者的结合象征着智慧与权力的和谐共存。接着的“攀留穷鬼忘年”,则体现了对社会底层人群的关怀与同情,诗人希望能够忘却世俗的烦恼与时间的流逝,留住那些不幸者的生存权。后两句的“华胥国”和“桃花源”则分别代表着两个理想化的国度,华胥国是古代传说中的理想国家,象征着美好与富饶;桃花源则是一个隐秘的世外桃源,代表着逃避现实的宁静与安逸。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表达了诗人渴望建立一个和谐、富足社会的情感。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表现了对贫困与不公的关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华胥国”象征什么?
“攀留穷鬼忘年”中的“穷鬼”指的是?
这首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