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竹溪再和余亦再作 其一

《竹溪再和余亦再作 其一》

时间: 2025-05-04 03:33:04

诗句

帝率耆英入社,攀留穷鬼忘年。

华胥国在吾宇,桃花源有别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3:04

原文展示:

竹溪再和余亦再作 其一
—— 刘克庄

帝率耆英入社,攀留穷鬼忘年。
华胥国在吾宇,桃花源有别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境界:帝王率领长者们进入社交圈,留住那些穷困潦倒的人,忘却了年岁的流逝。华胥国就在我的周围,桃花源则有着不同的天地。

注释:

  • :指代帝王。
  • 耆英:指年长的智者或长者。
  • :社交、社群。
  • 攀留:留住、挽留。
  • 穷鬼:贫困的人。
  • 华胥国:传说中的理想国度。
  • 桃花源: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惟信,号默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词、诗,尤其以豪放、清新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表现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对理想境界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传递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思考。开头两句提到“帝率耆英入社”,展现了一个理想的社交场景,君王与长者的结合象征着智慧与权力的和谐共存。接着的“攀留穷鬼忘年”,则体现了对社会底层人群的关怀与同情,诗人希望能够忘却世俗的烦恼与时间的流逝,留住那些不幸者的生存权。后两句的“华胥国”和“桃花源”则分别代表着两个理想化的国度,华胥国是古代传说中的理想国家,象征着美好与富饶;桃花源则是一个隐秘的世外桃源,代表着逃避现实的宁静与安逸。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表达了诗人渴望建立一个和谐、富足社会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帝率耆英入社:诗人描绘出一个理想的社交场合,君主与智者同处,预示着知识与权力的结合。
  2. 攀留穷鬼忘年:通过对贫困者的关注,表现出对社会公正的渴望,以及希望人们能超越时间的束缚。
  3. 华胥国在吾宇:暗示理想国度就在身边,强调理想与现实的接近。
  4. 桃花源有别天:对比桃花源的独特,意味着理想世界的不可及性。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华胥国”与“桃花源”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理想国度比喻成具体的地名,增加了诗的形象性和可感知性。
  • 象征:华胥国和桃花源象征着诗人心中向往的理想生活。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表现了对贫困与不公的关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权力与领导。
  2. 耆英:象征智慧与经验。
  3. 穷鬼:象征社会底层和苦难。
  4. 华胥国:美好理想的象征。
  5. 桃花源:隐逸与宁静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华胥国”象征什么?

    • A. 贫穷
    • B. 理想国度
    • C. 战争
    • D. 现实生活
  2. “攀留穷鬼忘年”中的“穷鬼”指的是?

    • A. 富人
    • B. 学者
    • C. 贫困者
    • D. 官员
  3. 这首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 A. 对战争的思考
    • B. 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C. 对自然的描写
    • D. 对历史的回顾

答案:

  1. B. 理想国度
  2. C. 贫困者
  3. B. 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陶渊明的作品都描绘了理想的隐逸生活,但刘克庄更关注于社会的公平与理想的实现,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个人的隐逸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江头寄致远二首 柳梢青(老人生日) 次张义立登九顶三绝 其一 大像 和雪 赠前京东王制属 长宁高守见寄用韵奉酬 端平二年端午帖子词·贵妃阁 酬黎倅元夕 又和 月下用郑大参和沾维那圆觉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乡曲之见 烛照数计 非字旁的字 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朽株 自字旁的字 鱼传尺素 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鼎字旁的字 干字旁的字 反经合道 磨昬抉聩 玄字旁的字 负贵好权 袍带丑 洞达事理 蓒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