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22: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22:20
生查子·上元
夜来寒渐消,春嫩冰初裂。
好趁月团圆,正是灯时节。
盛游今已非,箫管成衰歇。
不见旧时镫,冷却良宵月。
夜里寒意渐渐消散,春天的嫩冰刚刚开始融化。
正好借着月圆之夜,正是赏灯的好时节。
往日的盛大游玩已不复存在,箫声和乐曲也变得微弱。
再看不到往日的灯笼,只剩下冷冷的月光照在良宵之上。
“月团圆”常指元宵佳节,寓意团圆、和谐。在古代,元宵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象征着家庭的团圆与幸福。
姚华,清代诗人,生平不详,风格多变,作品常表现对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
该诗作于元宵节,表达了对往日热闹场景的怀念,体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盛况不再的感慨。
《生查子·上元》通过描绘元宵佳节的夜晚,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人们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前两句通过“寒渐消”和“冰初裂”描绘了春天的来临,象征着生机和希望。而“好趁月团圆,正是灯时节”则勾勒出一个温馨的节日氛围,月圆之夜,灯火辉煌,寓意着团圆与欢乐。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作者逐渐转向对往日繁华的追忆与感慨,“盛游今已非,箫管成衰歇”表达出对昔日热闹场景的怀念与无奈。最后一句“不见旧时镫,冷却良宵月”更是将这种怀旧推向高潮,月光冷清,灯火已不再,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元宵节的描绘,表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了人们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夜来寒渐消”中的“寒”指什么?
A. 冬天的寒冷
B. 春天的温暖
C. 诗人的感慨
答案: A
“好趁月团圆”中的“月”象征着什么?
A. 光明
B. 家庭团圆
C. 美好时光
答案: B
诗中提到的“箫管”是指什么?
A. 乐器
B. 灯具
C. 餐具
答案: A
可以与唐代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王维诗中表现出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而姚华则通过怀旧的情感揭示了人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的眷恋,二者在意境和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