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40: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0:32
闵雨
作者:陆游 〔宋代〕
岁秋固多雨,每恨不及时。
黄麈蔽赤日,苗槁已不迟。
踏车声如雷,力尽真何为!
天岂不念民,云族风散之。
穷民守稼泣,便恐化棘茨。
妻子不望活,所惧尊老饥。
我愿上天仁,顾哀民语悲。
鞭龙起风霆,尚继丰年诗。
秋天本就多雨,我常常感到遗憾,雨来得不及时。
黄昏的雨雾遮蔽了阳光,禾苗枯萎已经来不及了。
车轱辘的声音如雷鸣般响亮,努力工作到底为了什么?
上天难道不念及百姓的苦难吗?
云彩散去,风也停了,穷苦的百姓守着田地悲泣,
害怕生活变得像荆棘一样艰难。
妻子和孩子们连生存的希望都没有,最担心的是年老的父母挨饿。
我希望上天能够仁慈,关注百姓的悲苦。
即使是龙腾风起,也要祈愿来年丰收。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其诗词以豪放、激昂著称,常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民生艰难之时。陆游深感农民的苦难,因而写下此诗来抒发对人民的忧虑和对自然灾害的无奈。
《闵雨》是陆游对秋雨的思考与对民生的关切。诗中充满着对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诗的开头便点出秋天多雨的特点,但随即表达出雨来得不及时,禾苗枯萎的无奈。陆游通过“踏车声如雷”来描绘农民在田间的辛劳,然而这种辛苦似乎并没有换来应有的回报,反而让人感到无奈与绝望。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天岂不念民”的质问,强调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对立,表现出一种对上天的控诉与期望。诗中提到穷苦的百姓在田间泣哭,显示了对社会底层人民的深刻同情与关怀。末尾的愿望“我愿上天仁,顾哀民语悲”,表达了对上天的期盼,渴望能有一丝仁爱降临,减轻人民的苦难。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铿锵,既有对自然的感慨,又有对人间疾苦的感悟,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反映了作者对秋雨时节农民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抒发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以及对上天仁慈的期盼。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的《闵雨》与杜甫的《春望》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民生的关注与对自然的感慨。杜甫的诗中更加强调了战乱对人民的影响,而陆游则侧重于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