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55: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55:37
翛然三月闭柴荆,
绿叶阴阴忽满城。
自是老年游兴少,
春风何处不堪行。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作者感叹自己年纪渐长,游玩的兴致已不如往昔。三月里,柴荆闭合,恍若一片宁静的生活。绿叶遮蔽了城墙,忽然之间,城市变得生机盎然。然而,年纪大了,游玩的兴致少了,不禁想问:春风吹拂,何处才是游玩的好去处呢?
本诗并未直接涉及明显的典故,但可以从“春风”引申出许多与春天相关的文化内涵,如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象征着希望和生机。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致力于改革,推行新法,影响深远。王安石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抒情诗。
此诗写于王安石晚年,正值他人生的沉淀阶段,虽已不再年轻,但对春天的眷恋与思考依旧浓厚,反映了他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这首《翛》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两句描绘了三月的宁静与生机,诗人以“翛然”起笔,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柴荆的闭合和绿叶的阴阴交织,构筑出一种宁静而幽深的场景,仿佛在描绘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然而,随着“自是老年游兴少”的转折,诗人坦诚地表达了对年龄带来的游玩兴趣减少的无奈。春天的美丽虽依旧存在,但对于年长者而言,游玩的乐趣已不再如昔日那样轻松自如,内心的不舍和感慨油然而生。整首诗通过对比展现了青春与老年的差异,流露出对生命流逝的伤感,同时又蕴含着对春天的无尽眷恋。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老年生活的无奈,展现了自然的美与人生的哲理,反映了王安石内心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王安石的《翛》主要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诗中提到的“游兴”指的是什么?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王安石的《翛》与杜甫的《春望》都有春天的主题,但王安石更侧重于个人感受与内心的独白,而杜甫则反映出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两者在抒情方式上有明显的不同,前者表现出一种宁静与无奈,而后者则更多地蕴含着对国家前途的思考与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