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3: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3:53
春山撩乱水纵横,
篱落荒畦草自生。
独往独来山下路,
笋舆看得绿阴成。
春天的山峦错落有致,溪水纵横交错,
篱笆旁的荒地上,杂草丛生。
我独自往来于山下的小路,
在竹林间看见了绿荫渐渐成形。
此诗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其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孤独的行走可以与道家哲学中的“独行”的思想相联系,表达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倡导变法,主张“新法”,在文学上以诗、文、词见长,他的诗风质朴而富有哲理。
《台城寺侧独行》创作于王安石晚年时期,诗人常常在闲暇时独自游览山水,体悟人生,受到自然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孤独的感悟。
《台城寺侧独行》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和诗人独自漫游的情景,展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气息。首句“春山撩乱水纵横”,通过“撩乱”和“纵横”两个动词,勾勒出春天自然风光的生动形象,山水交融,生机勃勃。接下来的“篱落荒畦草自生”,则转而描绘人类活动的遗留,虽然荒废,但自然的力量依然强大,草木自生,体现了生命的顽强。
“独往独来山下路”,诗人自我孤独的行走,表现出他对周围自然的深刻感受和内心的宁静。最后一联以“笋舆看得绿阴成”结束,既是对竹林的描写,也是对春天生机的赞美。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流露出诗人对孤独行走的淡然态度,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春山撩乱水纵横”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独往独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篱落荒畦草自生”体现了什么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