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3:25: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3:25:22
颇讶枫林赤,无风叶自鸣。来人与归客,同听不同情。
这让我颇为惊讶,枫树林的叶子红得如此鲜艳,竟然没有风却也自发发出声响。无论是来的人还是回去的客人,虽然都在听这声音,却有着不同的感受与情绪。
李梦阳,明代诗人,字子昂,号竹溪,生于1560年,卒于1640年。他的诗风受到杜甫和李白的影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感悟人生哲理,常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此诗创作于秋季,正值枫叶红遍时节,诗人可能是在送别友人,借景抒情,表达对别离的感伤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李梦阳的《送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枫林景象,同时通过对比来反映人们在面对同一景象时内心的不同感受。开篇的“颇讶枫林赤”便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惊叹,鲜艳的红色不仅是自然的景象,也是情感的象征,暗示着分别的伤感。接下来的“无风叶自鸣”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传达出一种静谧中蕴含的生命气息,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无奈与感伤。
“来人与归客”的对比,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层次。来客和归客的身份不同,所感受到的情绪也各自不同,来人或许带着期待和新奇,而归客则可能因此而感到惆怅与怀念。这种情感的差异使得整首诗在简单的自然描写中,蕴藏了复杂的人生哲理,体现了“同听不同情”的深刻意蕴。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引入,逐渐展开对人情世故的思考,使读者在品味美景的同时,也引发对人生、离别的深刻感悟,展现了李梦阳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整首诗探讨了对自然的感受与人情的微妙关系,显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差异,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与对生活的思考。
选择题:诗中“来人与归客”指的是?
A. 只有来的人
B. 只有归客
C. 来的人和归客
D. 以上都不对
填空题:全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了与的关系。
判断题:诗中叶子在无风的情况下发出声音,表达了自然的灵动。
A. 对
B. 错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李梦阳的《送人》更加注重情感的细腻描写,而《登鹳雀楼》则更强调壮阔的自然景观与人志向的结合。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了人们的情感,但表达方式与侧重点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