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江行杂诗(二首)

《江行杂诗(二首)》

时间: 2025-04-26 03:39:05

诗句

迎送山相似,舟移迷北南。

回看皂口日,已照石华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9:05

原文展示:

迎送山相似,舟移迷北南。回看皂口日,已照石华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山水之间的相似与变化,乘舟行驶时,方位感模糊不清。回头望去,皂口的太阳已经照射在石华潭上。

注释:

  • 迎送:形容山的起伏,仿佛在迎接和送别。
  • 相似:彼此之间很相像,指山的形态。
  • 舟移迷:舟船移动,方向感模糊。
  • 北南:北方和南方,指方向。
  • 皂口:具体地名或景点,诗中指某一特定位置。
  • :太阳,象征光明。
  • 石华潭:潭水,可能指某个风景名胜,象征清澈和宁静。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著名的典故,但“皂口”与“石华潭”可能是当时著名的旅游胜地,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梦阳,明代诗人,生于明正统年间,曾经在官场任职,后因不满时政而辞官归隐。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梦阳游历山水之间时,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以及在游览过程中产生的哲思,表现出一种对景色的迷惑与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江行杂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山水的相似与变化,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开头两句以“迎送”描绘山的形态,展现了自然景观的连绵起伏,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舟船的移动似乎让人迷失方向,这种迷失不仅指空间的迷惘,也暗示了人生旅途中的不确定性与变化。回头望去,皂口的太阳已经照耀在石华潭上,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光明的希望。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人生的无常,以及在变幻中寻求宁静的心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迎送山相似:山的形态相似,给人一种亲切感。
  2. 舟移迷北南:舟船的移动让人失去方向,反映了人生的迷茫。
  3. 回看皂口日:回头看皂口的日出,带有一种怀念与思索。
  4. 已照石华潭:阳光照在潭面上,象征希望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比作迎送的伴侣,暗示自然与人的关系。
  • 对仗:前后句的结构相似,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反映出一种在变化中寻找宁静的心态。

意象分析:

  • :象征稳定与永恒,反映自然的雄伟。
  • :象征人生的旅途,体现探索与冒险。
  • :象征希望与光明,代表着生命的活力。
  • :象征宁静与深邃,反映内心的平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描绘了哪种自然景观?

    • A. 河流
    • B. 山水
    • C. 沙漠
    • D. 城市
  2. “舟移迷北南”中的“迷”指的是?

    • A. 开心
    • B. 迷失方向
    • C. 感到困惑
    • D. 安静
  3. 诗中提到的“皂口”是指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地名或景点
    • C. 一种动物
    • D. 一种天气现象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李梦阳的《江行杂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前者更侧重于旅途中的迷惘与思考,而后者则强调了登高望远的壮丽视野。两者在意境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反映出不同的情感体验与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李梦阳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梦阳诗词选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点绛唇·何处春来 霜天晓角·晓风摇幕 烛影摇红·双阙中天 临江仙·玉宇凉生清禁晓 望仙门 望仙门 画堂春 鹧鸪天 鹧鸪天 鹧鸪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页字旁的字 穴宝盖的字 间伐 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内启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昏昏噩噩 乡利倍义 折文旁的字 伶伶仃仃 斤字旁的字 蟨场 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邻居 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金吾不禁 理纷解结 片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