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30: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30:13
释奠
作者: 张孝祥 〔宋代〕
又领诸儒款泮宫,
车书同处礼应同。
柏庭老影留江月,
竹屋寒声作社风。
坐客语残香一穗,
候人催起鼓三通。
归来税冕仍分肉,
更觉休官兴未穷。
在泮宫中领着诸位儒生,
车马书籍齐备,礼仪应当相同。
柏树下的老影映在江水中,
竹屋中传来的寒声仿佛社祭的风声。
坐下的客人话语渐弱,香火只剩一穗,
等待的人催促着鼓声响起三通。
归来时税官已分肉,
更觉卸去官职的兴致未曾消尽。
此诗的背景蕴含了古代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尤其是在泮宫举行的祭奠活动,代表了对先贤的敬仰与追忆。泮宫在古代是进行科举考试和学术活动的重要场所,象征着知识和文化的传承。
作者介绍:张孝祥,字子文,号澹庵,宋代诗人,以豪放派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诗作创作于张孝祥对逝去岁月的追忆和对儒家文化的反思中,表达了对学术和礼仪的珍视,以及对个人仕途的思考。
《释奠》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诗中通过描写古代的学术场景,展现了对儒家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慨。诗的开头提到“泮宫”,即古代的学府,显现出一种庄严的氛围,接着“车书同处礼应同”则表明了学术与礼仪的紧密相连。接下来的描写充满了生动的意象,如“柏庭老影留江月”,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仿佛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坐客语残香一穗”一句,描绘了在场者的沉静与思考,表现出对过去的怀念。最后几句“归来税冕仍分肉,更觉休官兴未穷”,则带有对仕途的反思,即便卸去官职,也难以割舍对文化和学术的热爱,表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既有对传统文化的崇敬,又有个人处境的思索,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邃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古代学术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儒家文化的敬仰以及对个人身份、仕途的深刻思考,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释奠的主要场景是?
A. 山水之间
B. 泮宫
C. 城市街道
D. 农田
“柏庭老影留江月”中,柏庭象征什么?
A. 年轻
B. 传统与庄重
C. 自然与自由
D. 变化与流动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思考?
A. 生活的烦恼
B. 官职的得失
C. 自然的美丽
D. 友情的珍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