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11: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11:37
胸中五斗棘,厌此十日读。
纷然湘罗帕,犹作春笋束。
先生择法眼,一阅不再复。
探囊得至宝,每出辄惊俗。
孟公更超绝,泾渭饱渟滀。
从容了官事,茧纸唾珠玉。
鄙夫闻道晚,衡鉴恐不足。
冥搜夜无寐,惭愧费宫烛。
何时即三昧,屈指社瓮熟。
秋容日夕好,应到堂前菊。
我心中满是棘刺,厌倦了这十天的读书。
那些纷繁的湘绣帕子,犹如春笋般被束缚着。
老师挑选法眼,读一遍便不再复阅。
在口袋中寻找宝物,每次拿出都让人惊叹。
孟子的才华更加超凡,泾水与渭水分明。
从容处理官事,像是用唾液沾湿珠玉。
我这鄙夫听道太晚,心中惧怕自己的不足。
夜晚冥思苦想,白费了蜡烛的光辉。
何时才能达到三昧,屈指可数的社瓮已熟。
秋天的美景日渐好,应该能看到堂前的菊花。
作者介绍:张孝祥,宋代诗人,以词作见长,风格清新、婉约。其作品常表现对人生、自然的思考,以及对时事的感慨。
创作背景:本诗写作于张孝祥对科举考试的反思,表达了他对学问的渴望与困扰,以及对当时学术氛围的感慨。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当时学习状态的失落感。开篇“胸中五斗棘,厌此十日读”,展现了作者在读书过程中内心的煎熬与不安,仿佛五斗的棘刺刺痛内心,十天的读书似乎并没有带来应有的收获。接下来的“纷然湘罗帕,犹作春笋束”,则揭示了外在的繁杂与束缚,暗示了在众多知识与信息中,作者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
“先生择法眼,一阅不再复”,表现出对良师益友的渴望,期待能有一位慧眼识珠的老师给予指导。诗中提到的“探囊得至宝”,则反映了寻求真知的难得与珍贵,突显了作者对知识的追求与思考的深度。
后半部分提到“鄙夫闻道晚,衡鉴恐不足”,表达了对自身不足的自责与惶恐,夜晚冥思而不得安宁,展示了求知过程中的孤独与艰辛。而最后“秋容日夕好,应到堂前菊”,则暗示了对未来的希望,期待在知识的积累中,能够收获如秋菊般的美好与芬芳。这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上由苦闷转向希望,展现了作者对人生与知识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在知识探索路上的孤独与希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张孝祥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胸中五斗棘”中的“五斗”是什么意思?
A. 五种食物
B. 五斗米
C. 形容量大
D. 表示烦恼多
“秋容日夕好,应到堂前菊”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秋天的喜爱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知识的追求
D. 对人生的无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