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00: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00:01
原文展示:
秋夕池上 莲塘带弋林,清吹涤烦襟。 泉咽犹鸣玉,台倾旧筑金。 僵桃虫自蠹,怪石藓交侵。 此夜悲秋客,烟蛩亦伴吟。
白话文翻译:
秋夜在池塘边的莲塘和弋林中,清风吹拂,洗净了心中的烦闷。泉水声似咽似鸣,如同玉石相击,旧时的金台已经倾斜。僵硬的桃树上,虫子自相蚕食,怪石上苔藓交错生长。在这样的夜晚,悲秋的旅人,连烟雾中的蟋蟀也似乎在陪伴他吟唱。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亿(约1000-1050),字子安,宋代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秋夕池上》创作于宋代,反映了诗人对秋夜景色的深刻感受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池塘景色,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中的“悲秋客”反映了诗人在秋夜中的孤独和忧郁。
诗歌鉴赏:
这首《秋夕池上》以秋夜的池塘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物的静谧与凄美。诗中“莲塘带弋林”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清吹涤烦襟”则进一步以清风洗涤心灵,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尘世烦扰的超越。泉水声如咽如鸣,旧台倾斜,僵桃虫蠹,怪石苔藓,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秋夜的萧瑟,也隐喻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最后,“此夜悲秋客,烟蛩亦伴吟”将诗人的孤独与自然的声音相融合,形成了一种深沉的共鸣,使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秋夜池塘的景物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的“悲秋客”反映了诗人在秋夜中的孤独和忧郁,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清吹涤烦襟”表达了什么? A. 清风吹拂,洗净了心中的烦闷。 B. 清风吹拂,带来了烦恼。 C. 清风吹拂,增加了心中的烦闷。 D. 清风吹拂,没有影响心情。 答案:A
诗中的“泉咽犹鸣玉”形容了什么? A. 泉水的声音清脆,如同玉石相击。 B. 泉水的声音低沉,如同咽鸣。 C. 泉水的声音模糊,如同咽鸣。 D. 泉水的声音响亮,如同鸣玉。 答案:A
诗中的“台倾旧筑金”隐喻了什么? A. 旧时的金台已经倾斜,隐喻时光的流逝。 B. 旧时的金台已经倾斜,隐喻历史的变迁。 C. 旧时的金台已经倾斜,隐喻财富的流失。 D. 旧时的金台已经倾斜,隐喻建筑的损坏。 答案:A
诗中的“悲秋客”指的是谁? A. 悲秋的旅人。 B. 悲秋的诗人。 C. 悲秋的客人。 D. 悲秋的居民。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