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28: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28:48
直欲裁诗问杳冥,岂教灵化亦浮生。
风林月动疑留魄,沙岛香愁似蕴情。
雪骨夜封苍藓冷,练衣寒在碧塘轻。
人间飞去犹堪恨,况是泉台远玉京。
经秋宋玉已悲伤,况报胎禽昨夜亡。
霜晓起来无问处,伴僧弹指绕荷塘。
我想写诗向冥冥之中询问,怎能让灵魂化作浮云?
风吹树林,月光摇动,仿佛留住了我的魂魄;
沙洲上的香气愁绪,似乎蕴藏着深深的情感。
雪白的骨骼被夜色封闭,冰冷的青苔让人感到寒意;
轻薄的衣衫在碧波荡漾的池塘边显得如此寒冷。
人间的飞逝让我难以释怀,更何况是那远在玉京的泉台。
经过秋天,宋玉已感到悲伤,何况昨夜那只鸟儿也亡了。
霜晨醒来无处可问,伴着僧人弹指声游走在荷塘边。
作者介绍: 魏朴,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擅长写景抒情,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是对鹤的悼念,鹤在中国文化中象征长寿和高洁,诗人通过对鹤的追思表达对生命的感慨和对逝去事物的惋惜。
这首诗通过对鹤的悼念,探讨了生与死、现实与幻影之间的关系。开篇直接表达了对死亡和灵魂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深刻反省。自然景象的描写如“风林月动”、“沙岛香愁”,不仅营造了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还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出对逝去的无尽思念。
接着,诗人用“雪骨夜封苍藓冷”来表现生命的脆弱与寒冷,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当提到“人间飞去犹堪恨”时,诗人更是表达了对人世间浮华的无奈与惋惜。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提及历史人物宋玉,进一步深化了生死主题的探讨,感叹生命的短暂与时光的流逝。
整首诗中,诗人用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对生命的哲思,流露出对逝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思考。魏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成功地将个人的悲伤与自然的美感结合在一起,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与诗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鹤的悼念为主线,探讨了生死离别的主题,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思和对短暂生命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
A. 李白
B. 宋玉
C. 杜甫
诗中的“沙岛香愁”意指什么?
A. 自然的美
B. 深厚的情感
C. 生命的短暂
“人间飞去犹堪恨”表达了什么感情?
A. 对时间的无奈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生命的赞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